2019年内江市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新闻发布会举行 民生实事传温暖 民生答卷书亮点

内江日报 2020-01-15 03:04 大字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姜晓凤 摄

“2019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民生目标任务!”1月14日,在2019年内江市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市委目标绩效办主任钱兴才通报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刚刚过去的2019年,内江继续实施覆盖人民群众“幼中老、吃住行、精气神”全过程的民生“十有行动”。其中,省上下达的30件民生实事(7大件不涉及内江),34小件已全部完成,这中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15小件。在此基础上,内江市自加压力,实施民生“十有行动”69小件,已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超额完成41小件。

新闻发布会上,钱兴才从完成情况、主要做法、特色亮点三大方面,全面总结了2019年全市民生工作。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张小丽

实习生 田彦

全市上下联动为民生清单“升温”

建设50个城乡社区儿童之家,新增20所(公、民办)标准幼儿园,新(改、扩)建8所公办幼儿园……让幼有所育;

改善办学条件,新增900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化解271个大班额……让学有所教;

关爱服务农民工,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提供培训1500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让劳有所得;

为3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按标准对贫困家庭在医疗方面的特殊困难实行基金救助,做到应助尽助……让病有所医;

按照国家要求和省上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93元提高到100元,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让老有所养;

……

展开2019年民生清单,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行动,无不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流露出满满的民生温情。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9年,全市上下搜集民众关注度较高的民生痛点,整理分析2018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筛选出亟待解决的民生难点,最终形成了《2019年内江市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实施方案》。

在推动过程中,市委目标绩效办印发目标任务分解表,逐项逐件细化目标,逐月逐季跟踪督办,形成倒逼工作机制;明确划分部门和县(市、区)责任,建立数据共审共享机制等保障措施,强化民生项目监督管理工作。

钱兴才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形成了高位推、系统谋、重点督、统筹管、大力宣的良好局面。

难点痛点变亮点民生清单变幸福答卷

失业、大班额、加气难、看病贵……这些一度困扰民生幸福指数的“拦路虎”,伴随着2019年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得到有效化解,一个个民生难点、痛点变成民生答卷上的亮点,不断提升着民生幸福指数。

聚焦增厚度——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回家工程”,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10052人,创办经济实体10240个,新增返乡下乡企业吸纳就业4.9万人,带动就业10万余人。2019年,内江市被省上评为返乡下乡创业工作示范市。

聚焦提速度——基础教育日趋完善。2019年,内江一小城南校区整体搬迁、内江经开区实验小学、隆昌市隆化路小学等多个学校竣工投用,全市共计新增义务阶段学位10420个,化解大班额298个;全年交付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12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聚焦补短板——城乡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发展完善。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7个,建成两座加气站并投运,实施城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项目28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11条、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8448户、新增城区公园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新(改)建公共厕所152座、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大大提高城乡人居环境生活质量。

聚焦兜网底——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90元提高至100元,惠及城乡居民59.8万人;为9.5万名贫困人口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全年通过财政代缴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18.9万人,参保率达100%;对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实现应发尽发、应补尽补;全年为5067名逝者家庭减免或补贴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360余万元。

聚焦精神文明——保障及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全市135个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百姓大舞台、书画大展场、公益大讲堂”等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建成贫困村文化室65个,开展贫困村惠民演出65场。隆昌市山川镇光华村等8个村被命名为四川省2019年“文化扶贫示范村”。

……

在2019年内江市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推进过程中,一桩桩、一件件事关民生福祉的“急难愁盼”大事落地落实见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聚焦 增厚度

稳定和扩大就业兜牢民生底线

(记者 丁洁)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局面,内江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将通过开展专项招聘活动、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帮扶、为企业融资输血、补贴减负稳定就业等举措稳定和扩大就业。在1月14日召开的2019年内江市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门就内江市的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

2019年,内江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等就业民生指标超额完成,全市就业局势整体稳定。2019年,内江市被省上评为返乡下乡创业工作示范市。2020年,内江市将继续加大稳岗返还支持力度,紧盯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困难人员再就业等就业民生指标任务,继续深入推进“创业甜城·乐业内江”就业品牌建设。

内江市将继续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招聘行动促进就业、为企业招才引智。

在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帮扶方面,内江市将对失业人员及时兑现失业保险待遇,组织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为失业人员“充电”,帮助其实现“二次”就业;落实临时价格补贴、代缴医保等援助政策,兜牢民生底线。

同时,内江市还将通过为企业融资输血、补贴减负的方式稳定就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返乡创业企业开展全覆盖融资需求摸底,建立工作台账,一对一制订个性化融资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落实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对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不裁员和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经申请认定为“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企业”的给予返还6个月失业保险金;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兑现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做到应补尽补。

聚焦 兜网底

贫困人口参保费用由财政代缴

(全媒体记者 陈莉萍)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基本医疗保障作为“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在过去一年,内江市是如何落实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缴费的?又是如何落实贫困人员医保待遇的?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1月14日,在2019年内江市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市医保局副局长袁成军介绍,2019年,内江市通过财政代缴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18.97万人,实际参保率100%。

为切实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保障待遇,内江市精心研制医保扶贫工作方案,将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个人自付部分和住院起付线纳入了贫困人口倾斜支付范围;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从7500元降为3750元,报销比例提高5%;提高了贫困人口24种门诊特殊疾病报销额度,人均从700元上升到1700元。

在政策宣传上,内江市医保部门通过政策培训会层层传达讲解医疗扶贫政策,医务人员在贫困人口门诊、住院各个环节及时告知患者相关政策;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大众媒体,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在贫困村村务公开栏、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栏对内江市医保扶贫政策、贫困患者就医费用情况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在落实上,内江市实施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实现贫困人口出院时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倾斜支付、民政救助“一站式”结算,有效减少了贫困人口费用垫付。

在监管上,内江市通过日常巡查、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进行重点监管,对冒名住院、虚假住院、挂床住院、伪造医疗文书或票据、入出院指针把握不严、超限用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医疗行为开展了检查,共收回违规医疗费用23万余元。

袁成军介绍,2019年,全市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共97575人次,住院总费用为36295.61万元,政策范围内费用为33500.80万元,医保共计报销29395.80万元,大病保险报销1428.10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92%。

聚焦 补短板

11条黑臭水体已有10条治理见成效

(全媒体记者 陈莉萍)作为首批黑臭水体治理全国示范城市,内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全力推进治理,奋力攻坚克难。内江市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进?目前取得了什么成效?在1月14日召开的2019年内江市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找到了答案。

“目前,我们已克服项目前期房屋拆迁、建设用地移交、前期手续办理和建设、资金筹措等重重困难,11条黑臭水体已有10条治污主体工程完工,水质不黑不臭,经公众评议满意度在94%以上,治理达到了‘初见成效’,达到国家和省上对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进度要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朱宇介绍。

此外,内江市同步推进了生态修复和生态景观绿地建设,建成谢家河沿线、小青龙河等生态修复项目2300余亩,龙凼沟、玉带溪由原来的臭水沟变身为生态湿地,寿溪河、苞谷湾、太子湖、黑沱河的生态修复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中。黑臭水体沿线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湿地逐步呈现,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内江市将全力以赴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项目建设,确保11条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确保实现“一条黑臭水体就建成一个公园”的建设目标,全面达到国家验收标准,为内江市民拓展绿色休闲空间。

聚焦 精神文明

内江市公共文化设施实行错时延时开放

(记者 丁洁)到张大千美术馆看画展、到图书馆阅读、到大千园广场看文艺演出——这些正逐渐成为家住东兴区大千路127号的市民胡文兴的习惯。随着内江市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等举措的落地,越来越多像胡文兴这样的市民过上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1月14日,记者从《2019年内江市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9年,内江市在135个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积极探索错时延时开放,提高了文化设施使用率,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市图书馆全年仅除夕休息一天,其余时间实行“早九晚九”工作制,每周开放时间达到84小时,其中,报刊阅览室、自学室试行延时错时开放,开放时间分别达到80.5小时和84小时,全力满足读者需求。

隆昌市、资中县、威远县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在56小时以上,市图书馆分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周开放时间均在48小时以上,并全面落实了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8小时的要求。

同时,大力推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市图书馆建立了市政务中心、内江二中、内江五中、内江市农科院等八个分馆,延伸了服务半径。

另外,内江市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积极打造文化惠民品牌,“大千讲坛”“大千艺坛”等公益讲座培训品牌逐渐形成,方便了广大群众在内江市公共文化场所尽情享受文化服务,接受文化熏陶。

新闻推荐

扮靓乡村“里子”,让更多游客留下来

用村民张志荣老房子改造的民宿已开张。□本报记者吴平文/图1月7日,隆昌市普润镇印坝村在元旦正式营业的一家民宿又迎...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