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隆昌:创新赋能智造 “小件”支撑大企业

四川经济日报 2019-11-22 06:40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魏雯静

剪切、加热、淬火、成型……钢制的弹条周身通红,几道工序下来,完成了它的“浴火重生”。在四川省内江市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隆昌”)的车间内,几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快速且高效。

小小的一个弹条,构造简单,设计却十分精妙,充分利用弹性减压的力学作用,为轨道提供足够的横向和纵向约束,成了铁路上必不可少的扣件装置。生产弹条等铁路、轨道扣件是中铁隆昌最初安身立命的“资本”,如今已名扬海内外市场。始建于1967年的中铁隆昌,是中国铁路事业中当之无愧的“老资格”。

从单一的“小配件”,到以多种产品强势占领中国高速铁路市场,到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再到获其他国家对产品和技术的认可……市场万变,创新不变。靠着自我研发,一项项专利问世,中铁隆昌由产业链低端转向高附加值领域竞争,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制造业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50多年来,中铁隆昌为铁路而生,为铁路而长,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变,靠着创新发展,它让“小件”支撑起了大企业,也让“中国造”走向了世界。

科技创新 实力树起“金招牌”

在高速铁路轨道中,扣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固定钢轨正确位置,阻止钢轨的纵向和横向位移,防止钢轨倾翻,同时还能提供必要的弹性、绝缘性能。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扣件,因铁路系统的快速发展,如今成为一门大生意。记者了解到,作为中铁铁路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全国六家集成供应商之一,中铁隆昌的高铁扣件市场份额占到了20%以上,各类扣件系统畅销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和20多个城市的地铁城轨公司,远销亚、欧、非、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的30多个国家(地区)。随着业务的延伸,如今的中铁隆昌已形成了扣件系统、摩擦材料、特种零部件三大产业板块,公司的年营业收入达到了15亿元。

2008年,中国高铁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同年4月18日,由合肥通往南京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合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该条高速铁路全线所用到的弹条Ⅳ型高铁扣件就产自于中铁隆昌。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山西中南部通道扣件系统集成供应商,也是中铁隆昌。

成绩的背后,是实力,而实力源于自主创新。

走进中铁隆昌,装修一新的展厅十分醒目。从公司创建开始,沿着时间轴一路向前,时间轴上的一个个“小件”拼凑起了那些光辉岁月。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展厅里,每一个注释着型号和说明的产品,均为自主研发。一块小小的粉末冶金闸片,背后都是心血的付出。

高铁要速度,更要安全。在高铁的制动系统中,刹车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零部件。粉末冶金闸片因良好的耐磨性和导热性,制造技术一度被国外所垄断。长期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成了我国高铁建设的技术掣肘。

“一块小小的闸片就需要上万元,刹车片是易耗品,每年都需要更换几次。按动车保有量估算,每年需要更换的粉末冶金闸片市场份额就达到了数十亿元。如果我们能够自主研发,就能大大降低成本,还能获得很大的利润空间。”中铁隆昌公司总工程师宋川告诉记者,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如今公司自主研发的非燕尾型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已实现了国产化,价格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

立足科技创新,让中铁隆昌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该公司先后获得了“铁道器材开发中心研究发展基地”“铁道部质量管理奖”“四川质量管理奖”等荣誉称号。

自主研发产品上,目前中铁隆昌已申请专利252项,授权专利186项,拥有发明专利45项,并参与了国内高速铁路扣件全套(4个)铁道行业等标准的制订。如今,中铁隆昌的弹条扣件和闸瓦产品也相继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尼日利亚、伊朗、沙特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隆昌造”正从国内走向全世界。

据了解,随着产业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在摩擦材料板块上,通过技术拓展,中铁隆昌正着力开发用于钢轨打磨、轮对碾磨、高档汽车、工程机械、风电和航空等行业的摩擦制动产品。

管理激活 筑巢留住“金凤凰”

中铁隆昌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杨兵说,关键在人。“制造业发展得好,经济就会根深叶茂。要发展好制造业,人才十分关键。当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管理也一定需要创新思维。”

隆昌地处成渝经济带中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和成都、重庆都有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在两座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下,人才的“招来”与“留住”,成了当地企业很重要的问题。虽是背靠中国铁建这棵大树的“老资格”,人才的问题同样也摆在中铁隆昌面前。

“对于优秀的科研人才,要给予很好的空间,首先就要在待遇上留人。”杨兵介绍,公司要求研发人员达到企业人数的20%以上,而研发费用要达到整个营业收入的5%以上,优秀者还将获得期权,这部分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不仅在研发上支持,公司还提供了上升通道。为了更好地资源整合,也为了留住人才,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相融合,中铁隆昌把旗下铁路器材研究设计院设在了成都。“成都科研院校多,人才相对集聚,将设计院设在成都更有利于招揽人才。对优秀的人才,未来我们还可以输送至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下属的研究院,甚至是集团总部。”

大胆启用年轻管理干部,是中铁隆昌的一大亮点。总工程师宋川就是被“挖”过来的年轻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他,曾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工程师。在中铁隆昌公司2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参与了高强度预应力锚杆、粉末冶金闸片等重点项目,及一系列的产品框架搭建工作。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让他觉得充实有干劲。

好的管理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人才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记者了解到,中铁隆昌公司还开办了铁建重工学院,为职工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实行严格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制度。

市场驱动 创新牵引“活水”来

踏着我国高速铁路大建设的时代节拍,中国高铁的研发,至少拉动了30万家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然而,多年的经营从业经验,让杨兵总保持着对市场的敏锐度。

“如果有一天,高铁、重载市场没有了怎么办?公司怎么办?为什么对新产品的研发这么重视、这么迫切?”今年5月6日,在公司新产品开发专题研讨会上,杨兵又一次提出了一串发人深思的问题。在他看来,新产品开发就是要研发质优价优、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没有市场的产品研发就是无效研发。

“在过去,团队中科研和经营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做技术的不懂经营,也不愿意懂,做经营的不懂技术,也懂不了。这样就容易造成辛辛苦苦制造出来的产品没人要,最终是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得让市场来驱动活力。杨兵说:“科研人员在研发的时候要有产品思维,一是市场所需,二是行业发展方向。经营人员则将市场讯号及时传回,这样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根据中铁隆昌2019—2021年的三年规划,公司定位为“高端零部件制造商”,利用扣件系统、摩擦材料、特种零部件三大业务板块现有产品和新产品市场开拓,至2021年,公司目标将实现经营规模15亿元。

基建、智造等核心重器,夯实着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气和信心。除了内在的创新驱动,杨兵还在思考更远的方向,因为铁路总会修完的,未来的战场又将在哪里?

乘着“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强劲东风,如今的中铁隆昌正在以铁建重工打造创新型、服务型企业模型,走专业化、数字化、全球化发展道路,全力提升企业在市场、研发、管理等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朝着“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企业发展目标扬帆启航。

新闻推荐

建设林茂花艳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 隆昌市石燕桥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漫山遍野的油茶树茶叶基地◇张林敏陈洁文/图初冬时节,隆昌市石燕桥镇漫山遍野的茶树花,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本月举办的石...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