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二代万青的故事
1965年,为了祖国国防建设的需要,万青一家从遥远的大东北来到四川隆昌山区……
◇罗学娅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朋友万青告诉我,她和她的家人只要一听到这首歌,就会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我非常理解她,作为一个军工二代,她和她的父辈们,合着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步伐,从遥远的大东北来到四川隆昌山区从事“三线建设”,一干就是几十年。他们一刻也没有忘记:我们是祖国的军工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和祖国在一起。
我认识万青是在2013年5月的一天,她来到隆昌县(现隆昌市)红十字会,志愿申请捐献人体器官,成为隆昌人体器官捐献申请登记的第一人。前不久,她再次来到隆昌市红十字会,为老伴申请捐献人体器官,完善登记手续。她说,我和我的家人,为祖国的军工事业奉献了一生,即便是老了去世了,也要把身体献给国家,继续为祖国做贡献。
我作为隆昌市红十字会的“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服务志愿者,无不为她的爱国善举而感动,为她的军工情怀所动容。
万青1955年出生在被誉为新中国弹药行业摇篮的齐齐哈尔国营华安机械厂的一个军工之家。那个厂是毛主席1951年选址、周总理指挥的当年建厂当年生产的军工大厂,他们制造出来的各种军工用品在抗美援朝以及历次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战功卓越。她的父亲在技术部工作,荣获过军功章。
1965年,为了祖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军工厂的很多生产部门陆续转移到西部地区。万青一家来到隆昌县,进入一个叫国营山川机械厂的军工企业。
军工人喊着“备战备荒为人民”、 “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以快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很快把工厂建起来了,兵器工业部划定的军用产品也提前步入了生产正轨。当时生活条件很差,职工宿舍大多依山而建,阴暗潮湿,非常简陋。有一天晚上,万青在家里的饭桌下看见一条蛇,吓得哇哇大哭。爸爸叫她别怕,很快把蛇赶出门外,然后对万青说,要习惯和蛇、蝙蝠等动物交“朋友”。
这些“朋友”中,最厉害的是蚊子,万青躲在蚊帐里,都逃不掉它们的袭击,脸上、胳膊上,常被咬起大疙瘩。加上对山里一些植物过敏,万青经常皮肤红肿,奇痒难耐。
在厂里上完初中,万青到了资中县一个小农场。她被安排在饲养班,每天喂猪、放牛、打猪草、割牛草,还要到两三公里外的水井挑水吃。这对万青来说,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生活不习惯,环境不适应,但她必须勇敢面对,因为她是三线建设的军工二代。
1975年,万青进入山川厂,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厂部308车间,也就是电话站。领导告诉她,这是厂的一个重要保密机构,你一定不要辜负祖国对你的信任。
万青从小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深知山川厂是国家兵器工业部的一个保密军工厂,能在这个厂里的保密机构工作,真是太神圣了。她每天都以最饱满的工作热忱,最认真的工作态度,接转、记录好每一个来往电话,兢兢业业地一干就是 30年,创造了零失误的工作记录。
2005年底,万青退休了,山川厂改制了,她和家人转移到了隆昌的一个社区生活,退休后的万青仍然闲不住,她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军工人对祖国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任何时候都一样的闪光。
这就是万青,一个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二代军工人。
新闻推荐
7月18日上午,隆昌市石燕桥镇在油房社区组织开展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暨党风廉政建设测评及宣传活动。当天是逢场天,社区干部...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