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联手创业 传承非遗藤编工艺 走进隆昌市返乡创业示范企业智浩轩工艺品有限公司

内江日报 2019-01-15 06:09 大字

陈德善(右)检查工人编织的藤椅

◇文俊文/图

一根根藤条在指间飞舞,随着编织、加压、定型等流程完成,一个个精美的藤编工艺品新鲜“出炉”……位于隆昌市石燕桥镇的智浩轩工艺品有限公司,到处堆满藤编工艺品。

1月10日,笔者在该公司看到,公司负责人陈德善正在检查工人是否按要求进行编织。

因老乡结缘藤编

陈德善是隆昌市迎祥镇人。他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到广州、成都温江等地打工,随着资金的不断积累,面对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陈德善回家乡创办企业的想法更加强烈。

2013年,陈德善凭借曾在国有化工企业工作的经历,联系多位化工技术人员回隆昌考察建设化工企业。在陈德善的资金保证和隆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的化工企业很快在桂花井镇动工建设。建成后,企业的生产、经营逐渐走上正轨。

“我与藤编结缘,要从藤编企业合伙人袁宗前说起。”陈德善告诉笔者,2010年底,他在温江的家里装修房屋,父母想添置藤编沙发、桌椅,推介了老乡袁宗前经营的藤编店。

“当时处于寒冬,袁宗前蹬着三轮车送货上门,脸被冻得通红,双手被冻得开裂。”陈德善说,同为创业者的他,深感袁宗前的不易,还被袁宗前踏实、肯干、肯拼的精神感动。

随着认识的加深,2016年底,袁宗前向陈德善提出“改变当前经营模式,把藤编做大做强”的想法,希望陈德善加入一起干。

创办藤编工艺品企业

陈德善从隆昌朋友口中了解到,藤编是隆昌的传统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隆昌市石碾镇、周兴镇、石燕桥镇等地。上世纪七十年代隆昌成立了藤器社,制作的藤制品销往全国各地。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2017年4月,陈德善决定加入发展藤编工艺品的行列。

不久,袁宗前找到几位在温江办厂销售藤编制品的同行,决定联合发展藤编工艺品项目。

隆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陈德善到石燕桥镇、周兴镇和石碾镇等地考察,最终选择了离成渝高速公路较近的石燕桥镇,该镇有一处未建设完成的废旧陶厂,厂区占地面积比较大,而且周边环境符合环保要求。

2017年8月,陈德善等9人合伙的藤编工艺品项目开始实施,其中多位合伙人全身心投入项目。

“公司能顺利建设发展,要感谢政府的关心帮助。”陈德善告诉笔者,厂区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沿途农户阻挠时,当地政府快速出面协调;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遇到资金困难,当地政府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创业担保贷款,目前正在办理。

带动就业传承非遗

1月10日,在该公司厂区,笔者看到十余名藤编手工艺人正在编织藤编工艺品,一根根藤条在手工艺人手里转来转去,编织过程中用高压针固定压实,与定好型的木头合二为一,形成椅子、沙发、床、酒柜、凳子等工艺品。

38岁的黄发建是编织车间班长,他一边巡查,一边收捡成品。黄发建告诉笔者,他在藤编行业已工作20余年,藤编工艺品制作的各个流程他都了解,各种编织技术也熟悉。

“以前在广州、成都藤编厂打工,月工资5000多元,两个月或者一年才能回一趟家。现在月工资4000多元,天天都能回家。”说起这份工作,黄发建满脸堆笑。

“目前,公司有70余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返乡就业的工人。”陈德善介绍,公司在我国西部十余个省有客户,销售不成问题。目前,公司还被确定为隆昌市返乡创业示范企业,他和合伙人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钟文书是该公司合伙人之一。因一家三代人都一直从事藤编工作,2018年6月钟文书被确定为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昌藤编工艺传承人。

“能成为隆昌藤编工艺传承人,我非常高兴。”钟文书告诉笔者,现在与几位有实力的合伙人一起经营,他一定要坚持把隆昌藤编工艺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挺起文化自信的精神脊梁 隆昌市文化事业发展回眸

古牌坊文化内涵丰富隆昌市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罗喆娟文/图1978年至2018年,隆昌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轰轰烈烈的4...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