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38天完成“小目标”!数读272个“内江蓝”背后的环保密码
清晨的内江花萼湿地公园
蓝天下的内江新城
◇本报记者 张小丽 文/图
深冬时节,多地频发的雾霾,让一度刷爆朋友圈的“内江蓝”显得格外珍贵。
记者近日从市环保局获悉,截止到11月23日,内江市2018年优良天数已达到272天,提前38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内江市的年度目标任务,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排名全省前列。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在原有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基础上,将排名城市范围扩大至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以来(11月尚未公布),内江市除8月外,其余月份空气质量均进入前20名,特别是9月份更是取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
272个“内江蓝”的背后,是内江市把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下足“绣花”功夫落实“蓝天保卫战”的每一项举措——
1份战略“规划”
立“军令状”限期作战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这是不少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生态图景。今年,这样的画面在内江人的朋友圈屡屡刷屏,尤其是夏天,随手拍“内江蓝”,成为不少内江人的“必修课”。
来自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内江城区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56.8微克每立方米和36.8微克每立方米,比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12.1%、17.1%,比考核基准年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31.2%,38.8%;优良天数276天,比2017年同期增加15天,比2015年同期增加40天;优良天数率82.6%,比2017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比考核基准年2015年同期提高11.5个百分点,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这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同心同向,艰苦奋战327天的战果。”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内江市按照中央和省上有关要求和统一部署,把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从源头发力,编制实施了《内江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简称《规划》),以此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总行动纲领。
根据《规划》要求,内江市环境空气质量在2020年达到四川省下达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从污染源头入手,《规划》以2016年为基准年,制定了200余项重点工程,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治理电力、钢铁、平板玻璃和水泥等重点工业行业等项目。
记者注意到,这些项目细化到单个企业减排和治污改造时间表,包括5个电力行业减排治理项目,11个非电行业(含钢铁、平板玻璃)脱硫减排项目,5个水泥行业减排项目,71个工业燃煤锅炉淘汰项目,123个“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项目,1个主城区扬尘综合治理项目,4个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10户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项目。
紧扣任务时间表,内江市还制定了《内江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作战计划》,印发了《关于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内江市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方案》《内江市建成区建筑垃圾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18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进一步细化“作战”任务。
为了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内江市把落实法律责任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要求,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立下治污“军令状 ”。
同时,强化政治导向。对环境保护工作干不好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重用,在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人事选拔等方面开出“绿色罚单”,设置高标准人事任免“绿色门槛”。严格监督执纪,依纪依规依法对60多个案件、300多名干部进行问责追责,倒逼“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用环保工作的“快节奏”,换取420万内江人民的“慢生活”。
5大重点工程
精准狙击污染源
据了解,2017年内江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48.1微克/立方米,是唯一超标的常规污染物。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PM2.5来源复杂,包括一次排放以及二次转化两种方式。一次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源、扬尘源和秸秆露天焚烧。二次转化PM2.5由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前体物经过复杂大气化学过程转化形成。这意味着,工业源是最重要的污染源,电力、钢铁、水泥、制酒食品、炼焦和化工等是重点排放行业。
围绕这些污染源,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重点工程。
今年以来,内江市已完成博威新宇、煤焦化集团、隆昌炭黑3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全市95家砖瓦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市经信委在2017年淘汰46台燃煤小锅炉的基础上,制定了县级以上城市燃煤小锅炉淘汰三年计划,全面开展散乱污专项整治。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速推动产业接续替代和动能转换,全面停止审批钢铁、煤炭和水泥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页岩气勘探和综合利用。
截至11月底,经初步核算,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分别削减4.1%、4.5%、16.3%、6.4%,提前完成省上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开展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建筑工地354个、责令整改151起、行政处罚15起,依法查处弃土运输车83辆;取缔规范露天烧烤摊310余处(次)、整改为清洁燃具90余处。
探索采用“五化”方式综合利用秸秆,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均组建督察组对全市秸秆禁烧工作进行检查,今年以来共发现秸秆焚烧火点110个,各县(市、区)对辖区内被市上检查发现的“第一把火”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了停职处理,秸秆焚烧现象明显减少。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今年以来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机构累计完成12余万辆次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市环保、公安交警、交通部门联合,多次开展机动车尾气道路抽检工作,督促超标车辆对尾气净化系统进行维修整改,累计抽检机动车1900余辆次(其中柴油车1400余辆次)。
通过开展人工增雨、加密道路冲洗频次、企业减排、停止渣土转运等措施,重污染天气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污染时段明显减少。今年1-11月,内江城区仅出现重污染天气1天;比2017年减少6天,比2015年减少12天。
2亿治污资金
让“内江蓝”常驻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自中央环保督察启动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亿余元(不完全统计)。大手笔投入的背后,是420万内江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坚定信念,以及让“内江蓝”常驻甜城上空的期待。
如今,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从环保专业人士到志愿者,从每一名学生到每一个家庭,携手共治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
走在甜城大街小巷,户外电子屏、宣传横幅和展板展示中,“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宣传语随处可见。街道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深入小区楼栋、门店,向居民、业主发放“关于全面防治大气污染”的宣传单等,普及“蓝天保卫战”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尚。
在420万甜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大美“内江蓝”画卷正徐徐铺开,成为幸福美丽内江的靓丽风景线。
提前38天完成“小目标”!
数读272个“内江蓝”背后的环保密码
提前38天完成“小目标”!
数读272个“内江蓝”背后的环保密码
◇本报记者 张小丽 文/图
深冬时节,多地频发的雾霾,让一度刷爆朋友圈的“内江蓝”显得格外珍贵。
记者近日从市环保局获悉,截止到11月23日,内江市2018年优良天数已达到272天,提前38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内江市的年度目标任务,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排名全省前列。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在原有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基础上,将排名城市范围扩大至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以来(11月尚未公布),内江市除8月外,其余月份空气质量均进入前20名,特别是9月份更是取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
272个“内江蓝”的背后,是内江市把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下足“绣花”功夫落实“蓝天保卫战”的每一项举措——
1份战略“规划”
立“军令状”限期作战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这是不少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生态图景。今年,这样的画面在内江人的朋友圈屡屡刷屏,尤其是夏天,随手拍“内江蓝”,成为不少内江人的“必修课”。
来自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内江城区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56.8微克每立方米和36.8微克每立方米,比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12.1%、17.1%,比考核基准年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31.2%,38.8%;优良天数276天,比2017年同期增加15天,比2015年同期增加40天;优良天数率82.6%,比2017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比考核基准年2015年同期提高11.5个百分点,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这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同心同向,艰苦奋战327天的战果。”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内江市按照中央和省上有关要求和统一部署,把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从源头发力,编制实施了《内江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简称《规划》),以此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总行动纲领。
根据《规划》要求,内江市环境空气质量在2020年达到四川省下达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从污染源头入手,《规划》以2016年为基准年,制定了200余项重点工程,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治理电力、钢铁、平板玻璃和水泥等重点工业行业等项目。
记者注意到,这些项目细化到单个企业减排和治污改造时间表,包括5个电力行业减排治理项目,11个非电行业(含钢铁、平板玻璃)脱硫减排项目,5个水泥行业减排项目,71个工业燃煤锅炉淘汰项目,123个“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项目,1个主城区扬尘综合治理项目,4个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10户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项目。
紧扣任务时间表,内江市还制定了《内江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作战计划》,印发了《关于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内江市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方案》《内江市建成区建筑垃圾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18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进一步细化“作战”任务。
为了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内江市把落实法律责任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要求,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立下治污“军令状 ”。
同时,强化政治导向。对环境保护工作干不好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重用,在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人事选拔等方面开出“绿色罚单”,设置高标准人事任免“绿色门槛”。严格监督执纪,依纪依规依法对60多个案件、300多名干部进行问责追责,倒逼“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用环保工作的“快节奏”,换取420万内江人民的“慢生活”。
5大重点工程
精准狙击污染源
据了解,2017年内江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48.1微克/立方米,是唯一超标的常规污染物。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PM2.5来源复杂,包括一次排放以及二次转化两种方式。一次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源、扬尘源和秸秆露天焚烧。二次转化PM2.5由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前体物经过复杂大气化学过程转化形成。这意味着,工业源是最重要的污染源,电力、钢铁、水泥、制酒食品、炼焦和化工等是重点排放行业。
围绕这些污染源,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重点工程。
今年以来,内江市已完成博威新宇、煤焦化集团、隆昌炭黑3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全市95家砖瓦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市经信委在2017年淘汰46台燃煤小锅炉的基础上,制定了县级以上城市燃煤小锅炉淘汰三年计划,全面开展散乱污专项整治。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速推动产业接续替代和动能转换,全面停止审批钢铁、煤炭和水泥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页岩气勘探和综合利用。
截至11月底,经初步核算,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分别削减4.1%、4.5%、16.3%、6.4%,提前完成省上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开展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建筑工地354个、责令整改151起、行政处罚15起,依法查处弃土运输车83辆;取缔规范露天烧烤摊310余处(次)、整改为清洁燃具90余处。
探索采用“五化”方式综合利用秸秆,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均组建督察组对全市秸秆禁烧工作进行检查,今年以来共发现秸秆焚烧火点110个,各县(市、区)对辖区内被市上检查发现的“第一把火”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了停职处理,秸秆焚烧现象明显减少。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今年以来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机构累计完成12余万辆次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市环保、公安交警、交通部门联合,多次开展机动车尾气道路抽检工作,督促超标车辆对尾气净化系统进行维修整改,累计抽检机动车1900余辆次(其中柴油车1400余辆次)。
通过开展人工增雨、加密道路冲洗频次、企业减排、停止渣土转运等措施,重污染天气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污染时段明显减少。今年1-11月,内江城区仅出现重污染天气1天;比2017年减少6天,比2015年减少12天。
2亿治污资金
让“内江蓝”常驻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自中央环保督察启动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亿余元(不完全统计)。大手笔投入的背后,是420万内江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坚定信念,以及让“内江蓝”常驻甜城上空的期待。
如今,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从环保专业人士到志愿者,从每一名学生到每一个家庭,携手共治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
走在甜城大街小巷,户外电子屏、宣传横幅和展板展示中,“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宣传语随处可见。街道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深入小区楼栋、门店,向居民、业主发放“关于全面防治大气污染”的宣传单等,普及“蓝天保卫战”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尚。
在420万甜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大美“内江蓝”画卷正徐徐铺开,成为幸福美丽内江的靓丽风景线。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讯(周月玲记者毛春燕李弘)“一开始心里还是有抵触情绪,感到很沮丧,干啥子事情都不来劲。没想到组织并没有放...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