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隆昌市创新创业工作纪实

内江日报 2018-12-11 07:02 大字

隆昌科技企业孵化器

12月6日,笔者在隆昌工业园区看到,创新创业团队充满活力。近年来,隆昌市出台相关政策,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围绕“双创”主题,推进市校(地企)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科技孵化+大学生创业+返乡创业”三结合模式,建成融研发、小试、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孵化器,实现经济动能以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华丽转身”。

◇陈洁 周小霞 文/图

隆昌成为创新创业的乐土

薛开明是从深圳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2016年,他成立的隆昌裕顺电子商务公司在园区创业环境下快速发展,成功申报4项专利。公司年营业额近1000万元,形成“生产在深圳,科研销售在隆昌,人才在四川大学、山西大学”的良好态势。

由曾庭英博士后担任技术顾问的四川艾珂新材料科技公司,专注新材料研发、产品检验检测和国际科研合作,致力于研发轻质保温块制造项目。公司的“无机纳米水性涂料”和“纳米改性的多孔保温建材”项目受到四川、重庆、浙江、广西客商青睐。

今年,四川艾珂新材料科技公司与四川隆桥化工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拟投入5000余万元建立新型涂料公司,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孵化器建设成效显著

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中,值得一提的是隆昌于2014年启动的孵化器建设。当年9月,隆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5年,隆昌市启动“汇聚上百名高端人才,新建上千家中小微企业,解决上万人就业”的百千万工程,明确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标;同年,孵化器面积拓展到11000平方米,入孵入驻企业从41户上升到71户,成功将孵化器打造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2016年,孵化器面积拓展到26500平方米。

2017年12月,隆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西南地区8家、四川省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隆昌市也因此实现内江市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

短短4年,隆昌市的孵化器面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占地面积从不足10亩拓展到80余亩;累计入孵企业从41户增加到涵盖一二三产业的113户,形成“苗圃-小试-中试-加速-园区”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呈现研发资源、研发力量、研发成效三积聚格局。

4年来,隆昌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作为加快隆昌园区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汇聚发展新动能、落实创新创业的主阵地。

“园区犹如一个孵化器,入孵科技创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隆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双创”示范园加快建设

隆昌市“双创”示范园项目,是隆昌市推动返乡下乡创业、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实施的重大项目。

项目位于四川隆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省、市级2018年重点项目推进计划。

项目分黄土坡园区和红光园区两大板块,总占地面积694亩,总建筑面积62.38万平方米,总投资19.82亿元。

其中,黄土坡板块占地113亩,建筑面积11.38万平方米,投资4.28亿元;红光板块占地581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54亿元。

黄土坡板块于2017年12月开工,经过1年施工,目前,4-8号楼已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楼层砖砌体施工;1-3号楼在加快梁板浇筑及支模架搭设,预计今年底完成主体封顶。计划2019年完成所有楼内外装饰及附属工程,2020年上半年竣工运营,将比合同工期提前8个月竣工。

黄土坡板块拟布局电子信息、大数据、科技孵化等运营企业,与浪潮、大唐烽火等大型IT企业对接。“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成为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科研、机械汽配等产业基地,支撑隆昌‘双500亿’工业振兴工程。预计投运3年内,可引进企业近100家,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2亿元,解决就业3万余人。”隆昌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市校(院)合作上台阶

近年来,隆昌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围绕“八项重点工作”,理清思路、制发清单、强化举措,全方位、多层次展开市校(院)合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隆昌市将市校合作作为发展新引擎,激发企业、医院、学校等主体活力,围绕8项重点工作,聚集人才,推进项目。

隆昌市突出产业重点,走出去,加快市校合作平台建设。

围绕机械汽配产业,与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合作建立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隆昌)汽车技术转移中心,并与重庆大学开展全面合作。

围绕稻渔产业,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共建稻渔产业示范基地。

围绕生物制药产业,与四川理工学院对接,形成全面市校合作框架协议。

围绕智慧城市,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合作,推进“智慧隆昌”建设,推动隆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及其配套应用的开发。

围绕教育产业,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

与此同时,突出合作主体,请进来,抓实市校合作成效。以企业技术需求为依托,围绕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将高校智力、团队请进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山川精密焊管公司通过市科知局“牵线搭桥”,请重庆大学的卢艳平教授针该公司技术难题提出解决办法。11月,重庆大学与该公司签订《汽车精密焊管和减震器综合失效分析》技术服务合同,为公司提供技术服务。

四川大学动物营养学院与四川英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博士生工作站,西南大学龚晓勇教授被该公司聘请为技术副总经理。西北工业大学杨旭东教授为合一电气数控冲孔机冲孔后的放料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在开展市校合作中,隆昌市注重项目转化落地,以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为平台,助推企业加快项目签约和成果转化。

截至目前,山川公司、羽玺新材料公司等49户企业已开展市校(院)合作。实施柔性显示屏用石墨烯抗静电保护膜的研制、有机螯合微量元素肥生产工艺研发等市校(院)合作项目15项,累计投入1891.4062万元,申请专利14件,注册商标7件,发表论文6篇。新签订防治畜禽细菌性腹泻疾病的中药颗粒剂研发、纳米二氧化硅改性高分子功能涂层的制备及应用等科技成果转化及研究合作项目61项。

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有65家企业与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75项,累计投入资金6086万元。

新闻推荐

隆昌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纪委书记大宣讲”报告会

(罗静记者蒋小琴)近日,隆昌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了“纪委书记大宣讲”报告会。隆昌市纪委驻市交通运输局纪检组长赖升友授课...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