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福庆寨
◇林昌宏
隆昌福庆寨坐落在龙市镇一高坡上,曾是著名的古寨堡,占地近300亩。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多次爆发大规模的反清起义。川民筑寨自保的举动一直未曾间断。咸丰三年,为了镇压起义军,清廷再次采用筑寨御敌之法。在此背景下,居住在福庆寨的大户匡氏与邓氏、罗氏、薛氏等商议,在山形壁立或险隘处砌石,集资修建寨墙。
他们招募工匠,就地取材,开采本山青石。一般条石规格长1米、宽0.4米、高0.8米,重约500斤。以糯米浆、石灰勾缝,墙高约4米。城墙内外为石头,中间土方填实,墙宽一米多,历时两年多修成寨墙。寨墙上间隔种上桂花树,城墙上修炮台、碉堡。寨墙开四门,上山沿着石梯而至。大南门朝龙市方向,小北门面朝迎祥街,大东门通县城石板路,小东门通拱桥小道。寨子修建在山上,居高临下,岗哨能够看清几里外的兵马行人。来人要经过寨子必经寨门,否则只能从山下绕道数里。
当时山上有福庆庙,庙内和尚自己熬制桐油点灯,便将桐籽播种在寨子内侧城墙下。数年后,寨墙下的油桐树与寨墙上种植的桂花树逐渐茂盛,成为寨内一大景观。
清朝末年,福庆寨内居住人口上千。寨上有农田近百亩,有水塘三口,街边一口,大南门一口,麻布机房旁边一口,寨内有正街和南街,正街长约300米,南街长50米。街道宽3米左右,地面铺以石板,两边是民房及商铺。民居建筑以椽架两层木屋为主,间有土墙瓦房。其中匡家四合院占地三四亩,前院为灰砖,后院为土墙,木质门窗、梁柱雕刻精致。寨内有铁匠铺、麻布社、熬糖作坊、豆腐坊、茶馆、餐馆、杂货铺等。
1920年5月,川滇两军在迎祥街、下马铺、福庆寨激战十昼夜,滇军中吸纳有地方土匪,熟知地形和内情,川军败退。滇军侵入福庆寨,烧杀抢掠,福庆寨遭到严重洗劫。
新中国成立前夕,局势混乱,龙市、迎祥的百余富户纷纷携带家财妻儿集聚寨内。他们集资购买汉阳造步枪、鸟枪等200余支,组织兵勇200余人,加强了福庆寨的防卫。寨内人口近2000人,达到鼎盛时期,以致寨内几处井水已经不能满足饮水需求,经勘查后,他们在小北门内凿石打井,这口大井直径近1米、深十多米,至今寨子上仍有村民取此井水洗衣或者灌溉。
解放后,寨内武装解散,枪支交公。土地改革,寨内多数居民分散到自己的土地上去耕种生活,福庆寨居住人口减少,寨内庙宇也改建为学校。
后来,在“文革”运动中,福庆寨的寨墙被撤除,大批石料被运往龙市镇修建学校、粮站,一部分用于修建河堤、堰塘。如今,福庆寨仅匡家旧宅和南街有残痕依稀可寻。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春雷陈英)“太谢谢你们了,专门跑一趟来为我办贷款,现在我就不愁学费了。”在准大学生张靖沙家门口,刚刚办理好生源地...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