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城地域文化之自贡篇 自贡地域文化 特殊符号“盐担子”

川江都市报 2018-06-21 09:50 大字

自贡境内的水路盐道自贡盐业兴盛一时

如果说,自贡汲取盐卤的“天车”是盐都自贡的象征,那么,“盐担子”无疑也是自贡地域文化的一个特殊符号。在中国近、现代“长途贩运”史上,自贡“盐担子”不亚于滇西南“马帮”,也可跟川东北巴山“揹二哥”的阵势一较高下,更能与山城重庆“棒棒军”一争殊荣。

长途跋涉压不垮

从一些稗史统计的数字表明,在退转去的七八十年前,自贡“盐担子”的队伍常年不下两万人。“盐担子”有专于斯习于斯的,也有自贡周围地区的农民、城镇居民为了弥补生活之不足而干此业。他们为使较快周转资金和尽可能减轻在外耗费,每次由四面八方挑来大米到自贡米行簿利粜出,然后急忙赶到自流井盐场或大坟堡、或凉高山、或东岳庙、或郭家坳、或豆芽塆、贡井盐场的或蓆草田、或苟氏坡、或黄石坎等“盐垣(时人多称“盐店街”),去开出一挑“票盐”回去趸给当地的零售商贩,从中赚取一点来去往返的“脚资”。

“盐担子”确实很能吃苦耐劳,他们肩挑一百多斤“墩口儿盐”长途跋涉不成问题。他们饱经风霜,练得肌肤黝黑闪亮,时人夸其“担子压不垮、罡风吹不倒、太阳晒不焦、雨水打不湿”。而不少“盐担子”脚杆上垅起的股股粗黑青筋疙瘩、脚茧厚重干裂,凡目睹者,难免不生恻隐之心,都不禁为之感叹。

自贡“盐担子”通常行经的路线大体为:一条是经汇柴口—漆树凼—鳌头铺—周场—白花场—宜宾—水富—盐津—昭通;一条是经大山铺—牛儿渡—黄家山—隆昌—安岳—大足—铜梁—永川;一条是经流水沟—李桥—彭家庙—南溪—佛宝—叙永—赤水—铜仁;一条是经高硐—新店子—连界场—威远—资中—仁寿—资阳—简阳—成都。

同心协力闯四方

“盐担子”通常是不约而同地或三五几个、或十个八个一溜,多时竟至三五十乃至上百人一长串赶路,队伍蔚为壮观。“盐担子”们虽然没有经过组织训练,但是只要上了路走在一起,步伐都很整齐,快慢也很合拍,距离疏密一致。他们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都脚蹬草鞋,特别是喜欢以稻草、黄麻、烂布条混合编扭成的“麻耳子草鞋”,因为草鞋价廉,轻便“起脚”,脚板又不被打起血泡,他们一般都不用草帽之类来遮挡烈日,大都喜欢用一块白布汗帕,裹在高高跷起的扁担两头背着毒日赶路。每当微风撩动汗帕,远远看去,就像在青山绿野之间一字长蛇阵的白鹤在展翅飞翔!

“盐担子”们结伙同行一般不问姓甚名谁,反正都是走在一条道上的苦命下力人,讲义气,如果在行进途中有谁中暑或突然有个闪失,大家都会主动聚拢来施救,他们用民间验方或给患者“刮痧”、或推拿按摩、或灌姜汤、或祈求山神,总之,都无不体现互相关照的亲情。还有,结伴同行,可以“壮胆”,能有效防止拦路匪盗的抢劫。

“盐担子”很有正义感,很富同情心。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盐担子”义愤从戎,奔赴抗日第一线。当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在自贡发起的“献金运动”中,“盐担子”也多是倾囊相助,他们不顾自己家里朝不保夕的苦况,甚至把开“票盐”的唯一本钱也如数奉献出来,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古盐道上讨生活

但凡在“盐担子”进出必经的要隘路口,就有不少专卖“帽耳头”供“盐担子”和其他下力人进餐的简易饭店。“帽耳头”不以斤、两计价,是按每一个收钱。所谓“帽耳头”就是用一只二碗,在大甑子里先添满满的或不怎么满的一碗干饭,然后再用一个茶碗舀一满茶碗饭,扣在上面高高耸起。因为耸起部份超过进食者的耳朵高度,所以人们形象地称此为“帽耳头”。还有一种解释是“帽耳头”形状很似一顶毡窝帽子,故又叫“帽儿头”。“帽耳头”讲“堆头”,所以下力人喜欢。“帽耳头”饭是用“糙糙米”煮的,粗糙干硬,谁家的“帽耳头”能多扒两口,“盐担子”心头都很有数。至于菜肴,一般都是一盘有盐莫味的小菜、咸菜,但价钱很便宜,咸菜有时甚至不收钱;清汤、米汤可以随便喝。“盐担子”平时吃汤菜都偏咸,他们认为吃咸点劳作起来才有劲。由此,在那时的城乡,有哪家如果小孩子喜欢吃很咸的菜,大人们往往调侃“你才好运当‘盐担子\’”。

而“盐担子”还有另外一种食态环境,即是在他们必经过的一些山垭坳口,往往都有茅草搭棚,以砌石为桌、凳的“吆吙店”,专卖热糍粑供“盐担子”或其他下力人充饥,并免费提供用就地采摘的青杠叶熬煎而成的“老鹰凉茶”解渴。一般“盐担子”吃一斤多糍粑只能是“半饱”而已,哄着肚子“不闹”就行。这“吆吙店”卖的糍粑,其蘸料是炒黄豆或炒包谷磨细成粉后,再混和少许盐巴即成。至于以炒芝麻或焦花生碾成粉沫再拌和白糖的蘸料,这些“吆吙店”是不做的,因为“盐担子”们吃不起。

几百年来,散布于以川、滇、黔一带地区的古盐道上的“吆吙店”,以“糍粑坳”成名的小场镇居多,而且曾经都先后风光一时。总之,如果以现代经济学的观念来看,这些专为“盐担子”服务的“帽耳头”饭店、热糍粑“吆吙店”等的兴盛,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形成了一种产业,或多或少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大户供奉“翘扁担”

“盐担子”用的扁担非常特别,一般多使用质地坚韧的仔柏木料精工定制,两头翘得很高,挑在肩上几乎成一个朝上弯曲的半圆弧形,据说使用起来轻便省力。要当“盐担子”,首先要学会挑这种翘扁担的技术。“盐担子”用的包篓、围蓆也很讲究。篓盖、底篓均约有一书尺见方,都是用黄竹表面那层劈得很细的青篾编织的,随方就圆,柔韧经用。

如果说,“盐担子文化”平淡,那么,“盐担子”使用的“翘扁担”却富有传奇色彩。比如,座落在自贡市沿滩区卫坪镇左家坝上的“玉川公祠”,据当地的高龄者介绍,他们小时候看到过玉川公祠堂的正堂屋神龛上,供奉着一根打磨得油光水滑的木质翘扁担,这早从先辈人就开始供起了。又比如,凤凰坝河对岸的观音滩,曾经是罗氏聚族而居的罗家大院,当地人也说因盐发迹的罗家,在其正厅中央陈列了一根用红绸包裹两头的翘扁担,而且用大玻璃匣罩住,玻璃匣前一年四季都燃点着长明灯。每年的九九重阳节,还特别邀约“戏班子”唱川剧祭祀。

这些大户供奉翘扁担的原因,据说主要是警示后人“不要忘本”,牢记先辈们发家致富的艰辛。

几百年以来,“盐担子”在自贡井盐文化的发展史上建树了与“烧盐匠”、“採卤工”、“辊工”等盐业职工一样的功绩,一样的百世流芳,这被看作是自贡盐文化的一种传承。

◎川江都市报记者 汤骏 整理

新闻推荐

内江市领导专题调研督导隆昌水污染治理工作在开展活动中专题研究水污染防治工作 推动隆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全媒体记者黄彬鹏)6月13日下午,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康俊率市环保局、市经信委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专题调研督导隆昌水...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