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实施稻渔产业示范园项目:夯基础创品牌,向中国西部“鱼米之乡”迈进
◇本报记者 蒋小琴 文/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第一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作为四川省第二批现代农业重点县,隆昌市正在用新的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10万亩“稻+渔”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以柑橘为核心的精品果蔬、以木本油料为重点的生态林木、以“内江黑猪”为重点的标准畜禽养殖、以农旅结合为主线的休闲观光农业。
其中,10万亩“稻+渔”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稻渔产业示范园项目被列入省市级重点项目,目前在隆昌北部、南部和西北部等地区强势推进……
项目扫描: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稻渔产业打好基础
平田、河道(渠)整治、筑砌地埂、田块开沟……6月7日,在隆昌市现代农业示范县·2018年稻鱼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在田块中央把泥多的地方推平,工人们忙着砌石块、抹水泥……劳动气氛十分火热。
“这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结束后,就栽种晚水稻。”在隆昌市农林局土肥站站长程颜的示意下,记者看到,施工附近有多块育秧田,里面的秧苗已发出绿芽。
“秧苗长势不等人,高标准农田建设只能抢抓时间,赶紧施工。”程颜介绍,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让土地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是为发展稻渔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隆昌市正在普润镇印坝村、胡家镇石龙村和圣灯镇三台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胡家镇龙石村和圣灯镇三台村,两村相邻,同时建设可以更好的形成产业带,便于集中发展。”隆昌市农林局产业股股长黄良彬介绍,隆昌选择在水利条件有保障、常年无洪涝的区域,在有条件形成规模的区域,集中发展稻渔产业示范园项目。
隆昌稻渔产业着力打造“三核一带”万亩稻渔产业示范园区。“三核一带”是指以界市、普润、金鹅、古湖四镇(街道)为重点的北部万亩稻渔产业核心示范园区;迎祥、双凤、黄家、龙市四镇为重点的西北部万亩稻渔产业核心示范园区;圣灯、胡家、响石、云顶四镇为重点的南部万亩稻渔产业核心示范园区;快速通道稻渔文化休闲示范带。
项目建设总投资44362.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投入6654.3万元,占总投资的15%;县级财政配套及整合资金投入13308.6万元,占总投资的30%;社会(含农民、专合社)自筹24399.1万元,占总投资的55%。主要任务是新建“稻渔”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综合种养基地提升改造、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休闲农业、加工业、文化等融合发展。
项目背景:
激发农村活力
让农民享受更好生活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使农村的活力被真正激发起来,使农民享受更好的生活。”隆昌市农林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体元说,在2016年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推进会上,隆昌提出了“稻鱼满舱,花果飘香,青山绿水,民富村美”的中国西部“鱼米之乡”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并初步构想了发展10万亩稻鱼综合种养基地。
近年来,隆昌市以推进内江市“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为统揽,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以打造“隆昌市10万亩稻鱼综合种养—稻渔产业带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基础条件下的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建设。
稻鱼综合种养是2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稻田养殖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种植和养殖相互促进,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稻田综合效益显著增加。
在隆昌市圣灯镇稻渔产业标准化示范片基地,业主刘小龙实施稻鱼综合种养后,利用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高效技术,实现了养殖的虾、鱼有收入,种植的中稻和再生稻两季水稻也有收入,还提高了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实现了“一田三收”。
隆昌结合辖区内历来就有稻鱼共生的传统习惯,经过示范试点,逐步探索出一种群众易接收、技术易推广、前景效益好的“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鱼米共存”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并在有条件的镇(街道)推广。
截至2017年底,隆昌市稻田养殖面积达6.6万亩,其中标准化稻田综合种养基地2.55万亩,形成了“稻稻鱼”“稻鱼轮作”“藕鳅共生”等多种种养模式,隆昌实现水产品产量2.582万吨,其中稻田养鱼产量1.63万吨。
2018年初,在隆昌市一届二次全会上,隆昌市委书记尹忠提出了“十大任务”,其中农业方面要求,大力促进乡村振兴,建设成渝经济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全省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幸福美丽乡村典范区,着力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县(市)。
围绕这一任务,隆昌市大力实施25万亩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其中重点推进发展10万亩稻渔产业项目。
从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到集中发展稻渔产业示范园项目,是隆昌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激发农村活力的具体举措。从酝酿到实施,短短时间成效显著,不难看出,为实现农民生活更美好这个目标,隆昌市正全力前进。
项目愿景:
促进优质绿色农业发展
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隆昌市制定了《隆昌市10万亩稻渔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1)》,根据方案,隆昌计划在原有基础上,2018年重点打造“三核一带”稻渔产业集中发展区,在中部形成稻渔产业文化艺术展示区,辐射带动全隆昌发展4万亩,达到10万亩以上稻渔产业规模;2019年-2021年改造提升标准化基地1.5万亩,实现5万亩以上标准化稻渔产业规模。
其中,“三核一带”核心区改造提升的标准化稻渔产业基地达到4.3万亩以上,建成一个鱼文化博览馆,建设具有一定特色的稻田艺术展示区,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争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稻渔产品及相关文化艺术品品牌,为建成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中国西部“鱼米之乡”打下坚实基础。
而整个10万亩稻渔产业项目实施后,将培育一批具有“隆昌特点”、在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市场知名度高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区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推动全市特色农产品向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将显著提高。
“稻渔产业示范园项目建成后,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优质绿色农业的发展。”黄体元介绍,预计每年可节本增效7.33亿元,项目区5.7万户农户,人平纯收入增加1833元,解决就业2万余人。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快速增长,特色农业将成为项目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新的增收点。经过估算,预计项目区年产值可达4.9亿元,其中,水稻亩产按800斤计,单价1.5元/斤,总产值1.2亿元;稻鱼综合亩产200斤计,单价15元/斤,总产值3亿元;储藏加工年增值按0.5亿元计;休闲旅游收入按20万人次,人均100元计算,共0.2亿元,大幅增加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
项目延展:
改善生态发展农旅
实现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就业
发展稻渔产业示范园项目是否存在环境污染?不少人对此怀有疑虑。
“操作得当,不会存在环境污染。”黄体元说,它是一项具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项目。围绕稻渔产业,隆昌市正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产业基础的企业自主品牌,如隆昌“甜城味·隆农联合”优质生态稻渔米品牌。而目前已建成的砖砌化稻田8.9万亩,新增蓄水量2400多万立方米,不仅起到了抗旱减灾保收作用,更促进了水产业发展,基本解决了农村农业生产缺水的现象,为下阶段通过改造提升发展标准化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了条件。
“我们在实施稻渔产业中,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理念,以规模化、标准化种养为基础,以绿色生产技术为手段。”黄体元介绍,用高品质农产品提升农业,用现代化的技术推进农业,用规模化的思路壮大农业,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广大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突破农业小生产的瓶颈制约,在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将农业生产、企业和市场连接起来,进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技术水平、组织化程度,从而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市场的能力。
随着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项目将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并且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对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和景区化建设,项目将美化农村田园景色,达到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并将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业联系起来,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开发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和品牌效应,使隆昌地域文化得到弘扬,甚至是再升华,推动隆昌文化旅游大发展。
“项目还会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合理的发展规模,实现发展和环境承载的平衡,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规划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黄体元介绍。
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湿地,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改善小气候;具体实施中以发展无公害、绿色综合种养为要求,防止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努力实现污水、污物的零排放;通过景区化建设,利用园林化手法,提高项目区土地绿化率,塑造和谐的农业景观,实现碧水蓝天;配合景观设施建设,保持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高度协调,为隆昌增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大千园,以张大千博物馆、张大千美术馆、张大千纪念馆等为主体,承载独具特色的“大千文化”;范长江纪念馆...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市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