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 传承 创新——隆昌市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纪实

内江日报 2018-06-07 07:07 大字

正月初八舞龙、夏布画、青石雕刻技艺、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技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隆昌市以其独有的非物质文化特色,为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秉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传承保护理念,近年来,隆昌将创新发展融于传承保护当中,持续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隆昌“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

◇罗喆娟 文/图

挖掘

让非遗走出“深闺”

“嘿呀,那大锤嘞,二锤呀,飞起打哦……”这是隆昌人熟悉的石匠工人的号子声。他们是隆昌青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多方考证,多次调研,隆昌作家、音乐家、舞蹈家,历时一年多作词、编曲、编舞,创作出了歌舞《青石号子》。

这是隆昌市的一次创新实践,用音乐和舞蹈记录那个朴实勤劳、如青石般的铿锵年代,留住那段隆昌人特有的青石文化记忆。

今年4月,内江市公布的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音乐隆昌青石号子,传统美术隆昌糖画,传统技艺渔箭豆腐制作、隆昌藤编工艺等4项隆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选入列。

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隆昌市率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摸清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并对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逐项落实。

其间,普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80项,其中民间文学72项、传统音乐21项、传统舞蹈8项、传统戏剧2项、传统曲艺7项、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9项、传统美术8项、传统技艺31项、传统医药2项、民俗20项。目前,隆昌市正在筹备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由专家组审定后对外公布。

由此可见,隆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

据隆昌市文体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隆昌市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隆昌夏布编织工艺”和民间舞蹈“双凤龙”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昌正月初八舞龙”、“隆昌青石雕刻技艺”、“隆昌夏布画”等10项。通过“普查+创新创作”,隆昌初步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对挖掘发现更多更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传承

让非遗后继有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今年3月,隆昌夏布编织工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被评为全省第二批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这是对隆昌市保护省级非遗—夏布编织工艺的肯定。

“保护非遗,我们主要采取了‘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抢救性保护’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记录存档存案,保存视频资料。”隆昌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肖泽辉说。

近年来,隆昌开展了“正月初八舞龙节”民俗传承舞比赛活动,明确了山源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隆昌夏布编制工艺”为生产性保护基地、城关职中“双凤龙”为传习基地;开展了百场川剧进校园、隆昌人讲隆昌民间故事活动,对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

隆昌还通过师徒授艺、手手相传培养项目传承人56名,其中“隆昌夏布编制工艺”“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隆昌传统藤编技艺”等6个“非遗”项目传承人48名,培育发展夏布、青石、土陶、客家酿造、渔箭豆腐等生产企业(作坊)12家。

非遗文化保护是一个需要持久坚持的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5月6日,隆昌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号召隆昌上下通力协作,默契配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意见》制定了15个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是其中之一。

创新

打造非遗产业

一到周末,隆昌市少儿舞龙培训基地就热闹起来,50余名少年儿童学武术、练舞龙;渔箭小学把历史悠久的豆腐文化延伸到生活中,开展“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主题活动。

隆昌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网络服务内容,在文化馆网站、图书馆网站供群众查询。在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中,推广在民间流传的健康民俗活动。

隆昌市通过各种载体,想方设法让非遗“活”起来,打造特色非遗产业,增强非遗吸引力。

隆昌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文化为素材,打造出2个优雅清新的歌舞《夏布姑娘》《夏布神歌》节目,借助中央、省级电视台,及大型展演活动平台,让全国人民了解隆昌独特的文化。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隆昌培育夏布进出口经营企业6户、生产企业(作坊)100余家,预计今年销售夏布60余万匹;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夏布研究所等院校联合开发制作夏布刺绣、夏布服装等30余种工艺新品,培育打造“狮球”“织女”等名优品牌,并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将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实现夏布产业产值3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37%以上。

隆昌土陶是传统手工陶制品,距今2000多年历史,隆昌土陶大到吨缸,小至菜坛、碗、碟、花盆、花瓶等,在人们生活中使用十分普遍。2012年,隆昌市碧檀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土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该公司年产吨缸11万只,年产500千克陶缸15万只,年产2.5千克至350千克封坛6万~7万只。

值得一提的是,隆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有70个,带动行业产值3.2亿元。

数据令人振奋,产业正在兴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百年汇聚的智慧和文明的结晶,隆昌一直在行动。

新闻推荐

隆昌市界市镇:强化督查堵住腐败源头

(黄娟记者李忠福)“自揭家丑促警醒,扶贫领域重点查”。近日,隆昌市界市镇聚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强化督查,堵住腐败...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