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坚守:他带出三百多夏布学徒——隆昌夏布传承人向生荣的故事
日前,来自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内江市一季度出口产品中,夏布位列主要出口产品之首,让内江名扬海外。而说到夏布,不得不提隆昌。隆昌夏布先后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工艺品名誉奖、重庆国际纺织品评比会金奖。隆昌夏布编织工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夏布打了大半生交道的隆昌市石碾镇人向生荣,被四川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隆昌夏布编织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本报记者丁洁
全媒体记者袁亮文/图
结缘:
生于夏布之家
苦练纺织技艺
一场大雨过后,隆昌市石碾镇四季山村的路边,随处可见被雨水冲刷过后的苎麻,碧绿柔韧。农家小院里,晾晒的细丝线千丝万缕,“咯叽咯叽”的织布机声音从一间民房中传来。
眼下,正是苎麻成熟期,向生荣折下一根枝,轻轻一撕,一捻,几根丝状的茎便出来了。
今年66岁的向生荣,大半生光阴都在和这些丝、线打交道,专注于夏布编织及其相关工作。
“编布苦,编布难,一纱一线把我拴;编落多少日和月,编断多少美姻缘。东家活路亏得紧,有做无吃泪涟涟……”
这段流传甚广的麻布歌,唱出了夏布编织工作的辛苦和夏布工艺的悠久历史。
“隆昌夏布,又称苎麻布,因布料凉爽,适宜夏季穿着,被称为夏布。”说到夏布,向生荣头头是道。隆昌夏布编织工艺始于唐朝,北宋时期渐成规模,那时被称为“泸州班布”。在2009年,隆昌夏布编织工艺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向生荣出生在隆昌市石碾镇渔秀河村,自小就和夏布结缘,父亲和爷爷都是夏布纺织手艺人,向生荣是伴随着织布声长大的。
从向生荣记事起,父亲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去收购麻线,回家后又将其纺织成夏布出售。收购来的麻线要重新挽成形似芋子一样的线团之后,才能放进梭子使用。一开始,向生荣的任务便是挽麻“芋子”——一根长约4寸的竹棍,将麻线上下缠绕,规整后的麻“芋子”大小形状要能放进纺织机上的线盒才算合格。
12岁时,向生荣正式坐上织布机学习夏布纺织。学习期间,向生荣白天要上学,晚上回家后还要加班加点跟着父亲学习纺织,一坐便是数小时,经常累得疲惫不堪。向生荣一度想放弃,但是家中条件差,兄弟姐妹多,父亲又十分严厉,便只好咬牙坚持,并用半年的时间学习完纺织技术。
好产品,原料是关键。
从事夏布纺织一年后,向生荣开始跟着父亲出门学习收购麻线。收购麻线也是一个细致活,每家每户的麻线质量有差异,价格也不同,而当时区分麻线质量的好坏只能凭借经验。在父亲的教导下,向生荣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凡是他过手的麻线,都能准确地分出等级。
那些严寒酷暑中付出过的辛苦,融进了方寸的夏布中,成为了一个准则,一个标志,也成为了向生荣大半生的坚守。
传承:
半生光阴为夏布
一门心思抓质量
行走在隆昌的乡村,房前屋后马路边上,依稀可见残存的苎麻。
上世纪四十年代,隆昌所属的28个乡镇,几乎有27个乡镇在生产夏布,当时隆昌从事夏布生产的人数占了近半农家人口。
严选每一根麻线,是向生荣保证自家生产的夏布质量的前提,而纺织技巧和工艺的苛求则是成品质量的关键。向生荣对于夏布的品质,秉承了父辈的传统,对细节的坚持甚至到了每一根麻线的走向。
1995年,夏布的发展势头正猛,向生荣将村里其他织布工人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在村里办起了夏布纺织厂,让其他织布工人到自己家来织布,并将他们织好的布匹高价收购,提高织布效率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就近挣钱的路子。
慢慢地,向生荣的夏布纺织厂规模越来越大,邻村很多工人都自发选择到向生荣的厂里织布,向生荣的织布厂也从最开始的20多台织机增加到100多台织机,一年下来产值能达到40万到50万元。
在向生荣看来,好的品质,不仅是生意长久的关键,也是树立品牌的一种方式。他是一个很“较真”的人:“我做事就是这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向生荣是各项工序的把关者,要求严格,讲究精心制作。
“有好的材料,好的手艺,好的管理才能织出质量好的夏布。”对于夏布质量的把握,向生荣从源头抓起。
麻线分类很繁杂,但向生荣却不厌其烦,每天晚上都对收购来的麻线进行细分。每一匹布在织出来后,他要用放大镜仔细检查,查看密度是否均匀,厚度是否符合标准。如果有未达标的布匹,他会立刻向织布工人指出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那时,他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1点多,直到检查完每一匹布,他才能安心歇息。
不少收购夏布的中间商都清楚,凡是向生荣的产品,都是质量的象征。那时,业内把纺织出来的夏布按质量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的是一级布。向生荣夏布厂织出来的布匹,一级布达到95%以上,并多用于出口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
守护:
生当如夏布
外朴而内华
如果不是视力急剧下降,向生荣依然会在夏布生产线上继续坚持。
1997年是向生荣记忆里最困难的一年。这一年,妻子生病住院,夏布厂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严重下滑。
向生荣工厂的夏布有90%都是销往韩国,当时韩国商户突然大幅度降低收购量,一匹布价格从220元降低到150元。
“做生意不可能一直赚钱,难免会有亏损的时候。”向生荣安抚织布工人,坚定他们的信心,同时继续严抓质量。虽然市场出现低迷,但因向生荣工厂的夏布质量有保障,很多外商老板还是继续和向生荣合作。
到了2000年,夏布市场开始有所好转,向生荣的工厂挺过了第一个难关。2008年,夏布市场再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每匹布价格持续下滑了100元左右。危机再现,向生荣依旧选择了坚持。
遗憾的是,时间走到2011年时,向生荣的视力越来越模糊,他不得已关闭了夏布生产工厂。
虽然自己不能在夏布纺织战线上继续战斗,但让向生荣欣慰的是,他带出来的弟子还在从事这项手工艺。
几十年来,跟随向生荣学过夏布纺织手艺的人超过三百个,这些人大多成为了隆昌夏布的主力军。“学艺时,我经常提醒他们,夏布是祖辈留下的遗产,丢不得。”向生荣说。
郑应光的夏布作坊位于石碾镇四季山村,5月17日,记者到访时,四五个织布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作为郑应光的师父,向生荣不时会来这里看看,转转。
1996年,郑应光开始跟着向生荣学习织布。向生荣对夏布品质的严要求,深深地影响了他。“坚持品质,是最好的传承。”这样的理念,贯穿郑应光跟随向生荣学艺的各个时期。
2000年,郑应光单独开了一家夏布作坊。2017年,郑应光成立了夏布公司,产品远销韩国市场。
天然材质的夏布,经历了层层工序,方从一缕丝线,成为一块凉爽的布匹。在各种纺织原料大行其道的今天,夏布依旧以其朴质的外表和丰富的内在于很多人心里占有一席之地。
“我所理解的传承就是,坚持精良的品质,塑造好品牌,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向生荣说。
新闻推荐
(熊世涛)建设一个青少年税法学堂,培养一批小小税法宣传员,带动一个个家庭,从而影响整个社会。4月23日,隆昌市国税局、地...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