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水库摆渡人

内江日报 2018-04-07 14:37 大字

◇蓝兰 文/图

初春季节,随隆昌市摄影家协会到界市镇采风。界市,一座因高铁经济而快速崛起的北部新城。我喜欢泥土的气息,就欢喜着跟去了位于界市镇西南面的红旗水库。

乡村公路蜿蜒着,眼前一派春天的写意画:桃红梨白菜花黄灿灿,新柳嫩芽,万物正在春阳里舒展身姿。视野逐渐开阔处就是红旗水库,婉约的水岸线娉婷摇曳,碧波粼粼之上,偶尔有白鹭飞过,停落在满身新装的柏树枝桠上,星星点点地跳跃着,煞是好看。

不远的水面,一艘蓝色小木船安静地漂浮着,与远山近黛融为一体,恰如一首温婉的唐诗,又似一幅淡彩水墨。

摄影师们的相机早已迫不及待,咔嚓咔嚓响个不停。太美了,水库宁静,空灵清新。大家赞叹的同时又突发奇想,要穿了旗袍的我到船上去,做他们镜头里的模特。我们对着木船喊道:“嘿,请将船划过来,我们租用一下,可以吗?”话音落处,只见小船轻摇,缓缓靠近。摆渡人黑壮魁梧,一身素色布衫,洪亮地向岸上的我们答道:“此船不租,只渡有缘人。”哈哈哈,摄影家们相视一笑:“我们就是有缘人,是来拍摄红旗水库,宣传北部新城的。”

摆渡人一个健步上岸,走近,摆弄一下摄影师们的相机,伸个指头点赞。爽朗一笑:“你们算来对了。来吧,上船。”

木船不大,两头尖翘,船肚容得下三五人。摆渡人平稳地掌控着双桨,听从着岸上摄影师的遥控指挥。向左、向右,向前一米退后半尺,操作得分毫不差。平衡感极差的我,居然可以稳立船头,如履平地般地作出吟诗吹笛、摇扇起舞的姿态。

正陶醉于山水间,忽听得岸上摄影师们指着船尾惊呼,我诧异地回头。啊,人呢?哦,怎么跑到水里去了。水里,摆渡人冒出一个头来急急地解释:“你们宣传红旗水库,我得躲起来,不能挡了镜头。你们安心拍,我在水里一样可以安全驾驶木船。”哈哈哈,多么可爱有趣的人。

拍摄完成,摆渡人甩着湿淋淋的衣服上岸。攀谈中得知,他叫李智乐,五十二岁,祖上几代都生活在这里,爷爷起就靠摆渡为生。过去这里属于偏僻闭塞穷苦之地,生活艰辛。水库边的乡亲进城赶场都需要渡船。爷孙三代人风里来雨里去,起早摸黑,靠收点微薄船费勉强糊口。现在,村村通了公路,汽车摩托车方便又快捷。这船啊,就搁下几近不用了。

我们坚持要付船费给李大哥,他却一个劲推脱,坚决不收。憨厚地笑道:“现在啊,我的日子好着呢,早已不靠渡船为生。前几年,政府送我三头种牛,我的牛栏里面,每年出栏的小牛可以抵你们城里一人一年的收入呢!你们看那座山,是有机枇杷生态示范基地。那是我儿子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在各级农技专家指导下,干成的一件大事。这不,好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被吸引回来了。水库周边几个村的枇杷、雪梨、油桃、雷竹笋是年年丰产,供不应求。我啊,得空就回来摇摇这船,想想过去的苦日子,更觉得现在的生活甜啊。”

回程路上,摆渡人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耳畔。山头上的枇杷树在春光里招摇着,鼓鼓囊囊的纸包里,已是硕果累累。刘干事说,现在政策好,国家扶贫工作落实到人,分包到户,脱贫奔小康思想深入到每个村民心中。由政府牵头,已经建立了全国联网的平台,覆盖了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水库边的有机农产品、生态肉禽、无公害养殖的螃蟹等,都可由村办公室的农村淘宝网店批量物流至全国各地。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接一订单成为万元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摆渡人李智乐,临水而居,搁下世代为生的摆渡摇橹,靠党的好政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科学种植、养殖,在此安居乐业。躲在镜头外的他,不正是摄影师采风作品里最好的风景吗!

新闻推荐

百善孝为先

华夏五千年,百善孝为先。日照冯启禄,孝名人人传。侍母近百岁,辛劳不计年。治家有妙招,家训六四言。爱民兴家邦,奋发图自强。创新为祖国,礼信孝德彰。友善传翰墨,扶幼尊师长。勤俭持家久,业兴必隆昌。...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