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滚滚臭气熏天 如此“牛棚子”要“翻篇” 西南最大废旧物资交易市场迎“史上最严”环保整治
一废旧物资经营户正在废品堆中分拣废品
致富摇篮
年交易额达50多亿元,有人靠废旧物资回收身家千万
污染严重
有时井水如同阳沟水,庄稼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最近半个多月,在内江市东兴区椑南镇沙石村,曾经的废旧物资经营大户卢德华不再像过去二十年一样收购、分拣和销售废旧塑料等,而是改行做起了餐饮“一条龙”承包。“四十年来,大家靠收售废品挣了钱,但这也污染了环境,‘牛棚子\’该翻篇了。”卢德华所说的“牛棚子”本是椑南镇的一个村名,但过去近40年,声名在外的“牛棚子”是指以牛棚子村为中心,辐射东兴区椑木镇、隆昌市双凤镇的国道321线沿线约10公里范围。这里形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50多亿元。
“牛棚子”片区留下不少“破烂王”的致富传奇,但也给当地村民造成了短时间难以修复的生态环境破坏。11月初,根据中央环保督查后的意见和要求,内江及东兴区、隆昌市启动了对“牛棚子”片区史上最严的环保整治,计划半年取缔“牛棚子”所有非法经营户。
牛棚子辉煌史:
有人富了,井水臭了
老成渝公路(现属国道321一段)将椑木、椑南、双凤三镇连在一起。再加上成渝铁路在椑木、双凤设站,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交通十分便利。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四川首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开通并在椑木设站。依托这样的条件,“牛棚子”发展起来。
富了一群人 “收荒匠”成“破烂王”
交通便利,给了小镇村民摆脱土地和传统种养业致富的机会。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个体经济繁荣起来,部分村民开始依靠一根扁担和两个箩筐走村串户,收破烂。牛棚子村是椑南镇场镇所在地,在当地不少人记忆中,那时的收荒匠既收破烂的锅碗瓢盆,也收鸡鸭鹅毛,只要有利用价值的“破烂”都收。
在这群收荒匠中,刘昌海、赖明水逐渐成为佼佼者。牛棚子的钟昌祥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事废旧塑料回收10多年,他说,靠收荒起步,上世纪80年代初,刘昌海和赖明水很快在牛棚子街上租下临街铺面,开起牛棚子第一家废品收购点。丢掉扁担和箩筐,两人坐地归商,从收荒匠手中收购废品,然后销往外地。他们开办的废品收购站也成为如今硕大牛棚子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的“鼻祖”。
随后几年,见刘昌海和赖明水挣到了钱,当地的效仿者越来越多。如今,赖明水和刘昌海都已离开人世多年,但两人创办的企业还在,当地也流传着他们的各种传说。
热了一片地
“牛棚子”变“聚宝盆”
赖明水和刘昌海的成功和致富传奇,这让牛棚子及周边双凤、椑木的不少人发现废品的价值,本不值钱的垃圾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上世纪90年代起,以“牛棚子”为中心,辐射两端双凤和椑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废旧物资回收这个行业。而除了当地人,外地人也开始进入,在“牛棚子”租房从事废品收购、分拣、加工和销售。
如今,走在椑南场镇及椑木至双凤沿线的国道321线,道路两旁仍有许多废旧物资经营户将废旧塑料、金属、书报纸等堆放在临街的铺面内甚至道路两旁。但在当地人看来,这是最近几年整改后的效果,七八年前,椑南镇场镇街道两旁堆放的废旧物资可谓十分壮观。当地不少人说,那些年,“牛棚子”摇身一变成了“聚宝盆”,涌入不少外地人掘金,被当地人和涌入者叫做“小香港”。
内江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40年发展,“牛棚子”早已成为全国知名、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销售集散中心,所涉废旧物资囊括塑料、金属、羽绒、毛发、书报纸等五大类400多个品种,市场辐射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年交易额达50多亿元。
四十年来,这个被称作“小香港”的“牛棚子”富了,不少曾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的人有了好车,在城里买了房,或积累资本转了行。与此同时,当地也留下不少“破烂王”的致富传奇,一句“百万不是富,千万才起步”在当地流传甚广。椑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也说,“身家上千万的人三四十个不敢保证,但在椑南,一二十人没问题,百万富翁就更多了”。
污了一片天
井水是臭的,泥巴黑黢黢
“牛棚子”确实让部分“破烂王”富了起来,然而,“繁荣”的背后却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存在不小的消防隐患,给当地不少村民带来不小的痛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他们一小部分人是富了,甚至可以说是暴富,但遭殃的却是大多数人。”在“牛棚子”片区内,不少村民说。
如今,在椑南镇牛棚子、田圃等村尤其是国道321线两旁,仍有一些废弃的水井和荒芜的田地。“这几年整治后还好多了,前几年,生活在场镇,就和生活在垃圾堆一样。”
据他们介绍,经营户收购的废旧物资中有不少垃圾,大量露天堆放,不仅臭气熏天,雨天时更是污水横流。但更大的污染是清洗和加工废旧塑料等带来的,因为清洗和加工时不仅产生污水,还会使用烧碱等化学物质。而这些经营户几无“三防”设施,直排的污水和臭气对水、土壤、空气都有不小的污染。“因为这些污水,地下水和土地都被污染了,井水是臭的,有时甚至和阳沟水一样,而田里的泥巴都变成黑色,种的庄稼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牛棚子变脸记:
收荒也搞产业化 经营户可进园区
发展了几十年的“牛棚子”,污染问题怎么办?经营者的生计问题咋解决?这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治理 建产业园区,取缔无照经营
对于“牛棚子”的污染问题,内江及东兴、隆昌两级政府也一直在整治。2009年,内江引进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椑南镇建设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希望废旧物资这一“城市矿产”的回收利用在内江走上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道路。
“搬了100多家到园区去后,通过这几年的规范整治,‘牛棚子\’片区在这次整治前还有200多家废旧物资经营户。”内江市供销社综合业务科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八九月份,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四川督查期间,便要求内江彻底整治“牛棚子”片区存在的污染问题。根据这一要求,内江及东兴区、隆昌市在11月初相继展开针对“牛棚子”片区的史上最严环保整治。“几年前,这一带经营户的各种证照便停止年审了,这次要将所有无证照经营户取缔。”
安恩德介绍,在前期规范的基础上,11月3日,东兴区根据中央环保督查的意见和要求,环保、供销社、工商、公安、城管、国土、卫计等14个部门联手启动对“牛棚子”片区废旧物资非法经营户的取缔工作,4名区领导也带头“包户”,决心用半年左右时间解决好过去几十年想解决而没解决好的难题,取缔“牛棚子”片区所有废旧物资非法经营户。
未来
有人转行,有人盼入驻园区
废旧物资非法经营户取缔行动开展一个多月,“牛棚子”的所有废旧物资经营户都看到了政府贴出的取缔公告,相关部门的入户宣传也让他们知道“‘牛棚子\’要翻篇了”。连日来,成都商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不少经营户都在销售自家的存货,“为了子孙后代”,他们都支持和配合此次取缔行动。“这次取缔后,我就安心在园区去干。”来自富顺的刘平说。
在椑南镇沙石村,曾经的废旧物资经营大户卢德华早在11月底便配合整治,成为首批14家被取缔的非法经营户之一。取缔后,他买了40张桌子、400张凳子,改行做起了餐饮。
也有部分经营户期盼园区二期建成后能够入驻。“先去西藏做几年建筑行业,等园区二期建成后,如果价格可以,我就回来‘重操旧业\’。”第二阶段率先完成取缔的经营户毛仕果说。
内江市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二期正进行拆迁等前期工作,建设规模为591亩。“园区有配套的环保设施,待二期建成后,如果现在的经营户想进园区,可以选择入驻。”
成都商报记者 姚永忠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近日,隆昌市政协召开一届四次主席(扩大)会议,听取并协商全市高中教育和禁毒工作。会议听取了隆昌市政府关于普通高中的发展情况、禁毒工作情况通报,审议通过了隆昌市政协围绕两项工作调研形成...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