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母爱的颂歌——林克强诗歌《父亲是石匠》《母亲的腊月》浅析
◇未弋
写父爱、母爱的诗歌不胜枚举,一直以来,这一抒写人类普遍情感而充满美好人性的生活题材无疑成为文学尤其是诗歌表现的永恒主题。但写得好的诗歌却不常见,尤其在当下。隆昌市诗人林克强写父爱和母爱的诗歌《父亲是石匠》《母亲的腊月》,却给我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林克强的《父亲是石匠》,很有生活质感。第一段,扣住石匠特点正面切入:“父亲是石匠/吼着号子/抡起大锤/喝令石头开花”,诗句简洁有力,生动形象,很有石匠打石时的粗犷和力度。第二段凸显父亲的力量,“时间久了,父亲的/双臂和胸膛/隆起石头/硬碰硬撞击”,形象地写出父亲历练出的肌肉,以及与真正石头的战斗。第三段写父亲与石场的感情,“石场是父亲半个家”,表现其坚韧和努力。第四段,写父亲用石头垒家筑巢。最后一段,写对父亲的感恩,石坑产生的石头卖钱,维系了一家人的生活。诗人在这儿,采用曲写的含蓄手法:“父亲铁锤制作的天坑/我感恩的粮仓”“父亲手上长出的石头/我仰望的山岗”,诗句颇具张力。“我感恩的粮仓”,实则是对父亲辛勤付出、对博大父爱的感恩。而后一句,既是指父亲手上的老茧,也可看作父亲手中打出的石头之多。两种财富作为作子女的景仰,当然,这儿精神层面的含义更多些。全诗短小凝练,形象精到,有含蕴,有境界。
他的《母亲的腊月》,扣住腊月中母亲为全家过年团圆的辛勤劳作作提炼性地描写,从而抒写出感人的母爱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诗歌贴近生活,在构思上有一定的独创性。第一段写母亲的劳累。诗人别具慧眼,十二月本是很寒冷的天,但他却以“酷热”来写母亲,“母亲的腊月/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以反衬手法收到强烈的表现效果。一个苦累并快乐着的母亲形象很鲜明感人。第二段,写母亲盼子女回归。以几个典型意象和场景展开描写,提炼得很精准。数日历、山坳望流云、捧飞鸟在心窝、打扫儿女的房间,一个慈母的形象更为立体丰满。最后一段,作全诗的提升,“当妈的心分成十二瓣/每个月都是腊月”。诗句很独特,形象精准,富于含蕴,对读者的心灵有一种撞击力量。这是全诗的升华,凸显出母亲对儿女的拳拳之心,也暗含着儿女对母亲的心疼和感激之情。
两首诗歌都在描写中具有一定的叙事元素,这使得诗歌避免了浮泛而更具生活的实在和质感。当然,叙事若能再细腻或细节化些,则诗歌呈现的生命体验就会更深入和深刻。
林克强善于以生活中的某个特定意象,比如,腊月、方桌、母亲的衣角等,来提炼和组织诗篇,并且在与特定情感的有机组合中,形成中心意象,诗意化地表现其诗歌题旨,这是他具有的一定的功力所在。
诗评家陈仲义针对当下诗界“好诗”标准的尺度“失范”局面,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写作实践和阅读经验,提出了“好诗”的“四动”标准,即:情感层面的“感动”(情感的最大化“共鸣”)、精神层面上的“撼动”(短促有力对心灵产生震撼的警句、格言或箴言)、诗性思维层面上的“挑动”(偏离与打破人们长期固守的惯性思维、实用思维)、语言层面上的“惊动”(制造语句的陌生化效果)。显然,这是他对诗歌创作的整体的美学追求,总体上强调诗歌的独创性。这四个动,能做到,固然最好,但,我想,至少做到其中一个或二个“动”吧。或许,林克强的这两首诗歌,在情感的“感动”和诗性思维层面上的“跳动”上,多少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吧。
附:林克强诗歌
父亲是石匠
父亲是石匠
吼着号子
抡起大锤
喝令石头开花
时间久了,父亲的
双臂和胸膛
隆起石头
硬碰硬撞击
石场是父亲半个家
总是赤膊上阵
他相信滴水穿石
汗水终于凿出天坑
父亲敲碎石头
一个个硬馍
筑起我们兄妹高度
石头的巢温馨牢固
父亲脚下的石坑
越打越深
父亲手上的石抉
愈积愈厚
父亲铁锤制作的天坑
我感恩的粮仓
父亲手上长出的石头
我仰望的山岗
母亲的腊月
母亲的腊月
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
除夕年饭的重量
压在她脸颊冒汗
砂火锅的温度
是她腾跃心的灼热
柏树叶熏着香肠腊肉
让她高兴得阵阵干咳
母亲的腊月
掰着手指数着日历
站在寒风凛冽的山坳
凝望远方云彩迎面移动
几只鸟儿飞过来
她会捧在慈爱的心窝
一遍又一遍打扫房间
想着归巢的儿女
用乡音喊娘亲
母亲的腊月
十二月的劳累在结果
十二月的期盼正闪烁
当妈的心分成十二瓣
每个月都是腊月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黄俊钦文/图11月6日,晴。隆昌市界市镇中心小学。数学教师曾妹正在办公室内批改作业。“明天,就要半期考试了。”一边批改作业,曾妹一边说道:“趁现在没课,我抓紧改完,及时评价...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