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做“特色”文章 助推精准脱贫——内江市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扶贫专项工作纪实
◇全媒体记者龙朝阳文/图
■项目名称:
内江市农业产业扶贫专项
■目标任务:
进一步培植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使今年计划退出的85个贫困村加快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户脱贫、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贫困村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率达到83%以上,新增特色农业产业面积2000亩以上。
■牵头单位:
内江市农业局
■责任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各县(市、区)、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市委农工委、市林业局、市统筹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
■项目背景:
自2015年9月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以来,市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中心工作,坚持以产业扶贫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主导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抓好农业产业扶贫,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去年底,全市301个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面积5090亩,超目标任务155%,预计年度带动人均增收512元,通过农业产业脱贫逾1.5万人。全市农业科技人员共进村指导8000多次,发放资料90000余份,培训农民45000人次,贫困村实用技术推广率已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95%以上。全市退出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1.43万亩,新(改)建机耕道223.49公里,新建(修建)提灌站10座,新增各型农机73台,建设标准化养殖场14个。培育龙头企业9个、农民专合社139个、家庭农场68家、种养大户356个,带动土地流转3.2万亩,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劳务等获得的年度收益预计人均增加760元。已培养农业主题公园4个,建立农业电商服务网点近200个。
一二三产业初步实现融合发展,有力推进了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今年市农业局根据《内江市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专项等10个扶贫专项方案》,聚焦全市2017年实现85个贫困村退出、2.7779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结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内江市农业产业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
■实施内容:
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指导、督促各县(市、区)抓好贫困村粮油作物、特色果蔬、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每个贫困村规划并实施主导产业1个。
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县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机电提灌建设等项目向贫困村倾斜,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
提高产业技术支撑。落实扶贫行动,确保选派的301名农业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对全市尚未退出的贫困村委会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再由农业科技人员和村委会负责人通过院坝会议、农民夜校等方式,手把手开展贫困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加大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培育力度。要求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育1名职业农民。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加强内江黑猪养殖家庭农场和扶贫村集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全市贫困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0个以上。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继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挖掘自然风光,积极创办休闲农业业态,开展贫困村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扩大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培育、申报休闲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庄2个,建设“益农信息社”85个。
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计划退出贫困的85个村,年度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累计人均达到6元。
增加资金投入。加强项目实施指导,将符合条件的涉农项目优先向贫困村产业发展倾斜。全市筹措产业扶贫资金规模力争达到0.5亿元。
■项目进展:
市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贫困村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占目标任务的112%;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率达到88%以上,占目标任务的106%;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面积6652亩,完成全年2000亩建设任务的333%。
编制了《内江市“十三五”产业***规划》,301个贫困村都制定了《产业扶贫规划》,建立了《内江市贫困村脱贫工作台账》《内江市贫困村依靠产业脱贫贫困户工作台账》。全市301个贫困村已全部完成主导产业规划,正逐步实施。
贫困村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05万亩,占目标任务的305%;今年5月,省农业厅批复了隆昌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实施方案。
深化落实技术扶贫行动,做到人员、时间、任务、考核、奖惩“五落实”,全市301个贫困村选派301名农技员,实现了全覆盖。市科技扶贫服务团分别到县区举办科技培训5次;由全市派出的301名农业科技人员和贫困村村委会通过院坝会、现场示范、田间学校、农民夜校等方式,累计培训贫困户8400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7.2万份。
在贫困村发展壮大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共27个,占目标任务的270%;全力推动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扶贫工程项目,加强内江黑猪养殖家庭农场与扶贫村集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全市开工建设82个养殖单元的家庭农场。
全市正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大力推进贫困村农村农业改革。
今年以来重点打造东兴区高梁镇荷花谷、隆昌市花漫水乡等农业主题公园4个,占目标任务的200%。同时,贫困村已开工建设45个益农信息社,利用“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和信息共享,扩大贫困村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带动周边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
■现场扫描:
虽已进入秋季,走进东兴区新店乡上塘坊村,映入眼帘的依旧是漫山遍野的绿树,每一个山头上都绿油油的,曾经的荒地、山坡,如今都已被高经济效益的青花椒树所覆盖。
据悉,从2015年4月开始,上塘坊村便种植了2000多亩青花椒,第一年收成超过60吨。村里的贫困户们通过土地流转每人每年可以收入1000元。现在,上塘坊村的九叶青花椒种植基地已经发展了九叶青花椒9000余亩,每天需要200多人前来务工,每人每月平均可以收入1000元左右。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增收。
在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除种植了约1500亩“春见”外,还发展有雷竹种植和龙虾、青蛙、白乌鱼等特色水产养殖。由于特色水产养殖技术性强,目前都属于专业人士管理,但收益将按照“三三四”原则进行分配,40%的产业收入将分配给贫困户,剩余的除了管理人员工资外,归村集体经济收入所有。
特色农业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不久后,黄桷桥村的大片“春见”就将成熟,新一批雷竹也即将种下地,贫苦户脱贫致富的希望已在眼前。
新闻推荐
玩友坚持每周二下午进行川剧演出川剧,作为四川传统文化之精髓,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县县有剧团却一票难求。然而,时过境迁,川剧难见当日兴盛的场景。尽管如此,仍有一群川剧艺人在守望。最...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