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岁女红军王定国昨逝世 系“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

江淮晨报 2020-06-10 06:54 大字

老红军王定国生前照。

“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国司法制度奠基者之一的谢觉哉同志(右)与王定国夫妇合影。(资料图)

6月9日,记者从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获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夫人、著名导演谢飞的母亲、老红军王定国因病于2020年6月9日上午11时0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7岁。生于1913年的王定国老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从受尽欺辱的童养媳,成长为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从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成长为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跨越两个世纪,从黑暗走向光明,她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再见“王乙香”!我叫“王定国”!

1913年早春,一个名叫王乙香的女婴诞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因为穷,家里的房子是借别人的一堵土墙为依靠,用破席搭起的一个窝棚。年幼的王乙香曾亲眼看着未满周岁的妹妹活活饿死,3岁半的二弟卖给别人换来安葬父亲的4块棺材板和两升麻豌豆。她7岁开始帮别人通宵推磨只为糊口,15岁被卖给一个姓李的人家做童养媳,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女人的地位甚至还不如村里的牛羊。

15岁那年,山里来了两个卖布的“客商”——杨克明和张静波。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川东地下党员,此行目的是为红军进四川打前站。令王乙香感到奇怪的是,“杨布客”和“张布客”给她讲在大山外边有一个地方,男人尊重女人,男女平等,不许打人骂人,小孩子可以读书。王乙香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好的地方。从此,她有了渴望,渴望去山外看看那个被称作“共产党的天下”的世界。她给自己改名叫“王定国”,她要用行动对命运说不!

18岁那年,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带着同乡400余名妇女去迎接红军,之后集体参加了红军,成立了红军中赫赫有名的妇女独立营,18岁的王定国任营长。1933年,王定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唱着歌走完长征的“九趾红军”

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被编入红四方面军总部政治部文工团的王定国,也随军踏上了征途。在嘉陵江战役中,被炮火震得只能蜷缩在渡江小船里的王定国,眼睁睁地看着旁边一条船上的大姐,被炮弹炸烂了肚子。在嘉陵江大捷后消散的硝烟里,红四方面军挥师北上。

曾经有一篇报告文学,名为《九趾红军》,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王定国。在给自己的孩子们讲述长征的故事时,王定国对这一段经历说得很轻松:天太冷了,脚冻僵了,用手一摸,脚指头就掉了。“也不疼,也没有流血,因为你还得走啊,不能停,于是就继续跟着队伍走了。”

“我母亲的长征路,是唱着歌走完的。”儿子谢亚旭告诉记者,过草地时,树皮、草根、皮带、皮鞋都成了红军战士的“粮食”。如何把牛皮鞋底制作成“美味佳肴”?王定国所在的文工团编了一首打油诗四处传唱:“牛皮鞋底六寸长,草地中间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后分外香。两寸拿来熬野菜,两寸拿来做清汤;一菜一汤好花样,留下两寸战友尝。”

长征路途艰苦,剧团丰富多彩的演出成了鼓舞士气的“强心针”。部队行军时,剧团一定要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整时,他们还得回过头来慰问演出,经常是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

1936年12月5日,剧社与马步芳部队遭遇,苦战一天后,他们被俘虏了。幸运的是,马步芳并没有屠杀他们。趁剧社扩大的机会,王定国和战友掩护了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红军女干部,其中一位是张琴秋。她时任西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是敌人悬赏3000大洋捉拿的红军将领。

“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回忆被俘的境况,王定国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花好月圆,革命爱情永长存

谢觉哉和王定国是一对革命伴侣,无论风雨,他们相濡以沫,一起走过。

他们相识于长征途中。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王定国正在河边洗衣服,一位留着八字胡的红军向她走过来:“小同志,要过雪山了,请你帮帮忙,把两件衣服合起来,中间装上羊毛,我要穿它过雪山。”王定国爽快地答应了,老同志还自我介绍说:“我叫谢觉哉,就住这山坡上,是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的。”

第二天王定国便将缝好的衣服送过去,老同志赞叹不已,临别时还叮嘱她“多准备一些辣椒,爬雪山可以御寒”。

他们相爱于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全面抗战爆发后,王定国在地下党的营救下,从马步芳的监狱逃出。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她继续参加营救失散战友的工作,也与谢觉哉不期而遇。朝夕相处中,互相了解的两人在“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下,结为革命伴侣。

他们相伴于革命道路。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谢觉哉也成了她的“识字老师”。

1971年6月15日,谢老与世长辞。王定国开始整理谢觉哉的手稿、日记,先后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谢觉哉诗集》《谢觉哉文集》等近500万字的历史文献。

2016年,记者曾到王定国老人家中采访,儿子谢亚旭告诉记者,母亲从大字不识一个的童养媳,跟随父亲学习认字写字读书,到70多岁开始学画画,一直都处于不停地学习之中。

不忘初心,胸中自有家国情怀

家人告诉记者,70岁起,王定国开始自学书画,并且自成一派,家中有不少她的作品。“我母亲很喜欢和名家交流,还会请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指点一二。”谢亚旭指着长城图告诉记者,“老太太一生心胸宽广,所以画出的画很有气势。”

晚年的王定国依然心系国家,为新的事业开始忙碌。1983年,她重回甘肃,和伍修权等老同志一起,进行了为时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向中央提交调查报告和建议。从此,那些被称作“红军流落人员”的老人,终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称呼——红军西路军老战士。

72岁时,一起意外车祸使她脊柱受伤;75岁时,她因患乳腺癌动过大手术;94岁时,王定国依然活跃在祖国各处。

阳琼仙在王定国身边工作了几十年,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她用“可敬可亲、心胸宽广”形容这位老人。

“我有幸在王定国妈妈身边工作几十年。虽然是照顾王妈妈的生活,但这位红军妈妈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对我的成长、做事、做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阳琼仙对记者说,“王妈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数十年不忘初心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理解,这就是长征精神!”综合《中国妇女报》《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农技专家 田间地头“巡回坐诊”

本报讯(杨汉国)6月5日,营山县东升镇东林村一稻田边,村民们簇拥着前来“巡回坐诊”的该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李雪梅,向她请教如...

营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营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