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龄女红军、谢觉哉夫人王定国逝世 四川营山人,曾在长征中冻掉脚趾

华西都市报 2020-06-10 03:04 大字

四川营山人,曾在长征中冻掉脚趾 王定国(资料图)

2016年,王定国在纸上写下“长征万岁”。图据中国妇女报王定国与谢觉哉。(资料图)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夫人、老红军王定国因病于2020年6月9日上午11点06分在北京逝世生于1913年2月4日的王定国老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从受尽欺辱的童养媳,成长为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从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成长为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跨越两个世纪,从黑暗走向光明,她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1913的王定国老人是最高龄的女红军。

人物档案

最高龄女红军王定国

(1913年2月4日-2020年6月9日)王定国,四川省营山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夫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机要秘书,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更名重生/

她带400余名妇女参加红军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王定国原名王乙香,1913年2月4日(阴历大年三十)出生在四川营山安化乡一个贫苦农家。

彼时的中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乙香的一个妹妹被活活饿死,父亲染病身亡,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才换回4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15岁的王乙香也被送给一个李姓人家当童养媳,受尽欺辱。人生的寒冬,磨砺出王乙香顽强生存下去的意志。

1931年春,她幸运地认识了杨克明、张静波等一批地下党员,从他们口中得知山外面有一个“没有压迫、男女平等”的新世界,女孩子不用裹脚,不被打骂,可以读书。共产党的到来为王乙香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光明,她激动不已,给自己改名王定国,希望从此改变命运,迈上革命的征途。

她剪掉了长发,扔掉了裹脚布,地下党的同志和她的舅舅凑了40多块银圆交给她的婆家,终结了她不幸的童养媳命运。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同年加入共产党。王定国带着同乡400余名妇女集体参加了红军,成为有着400多人的妇女独立营的营长。

/冻掉脚趾/

“长征”是她一生的自豪

1935年,王定国进入了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开始了“五过雪山、三过草地”的长征路。

长征路途艰苦,剧团丰富多彩的演出成了鼓舞士气的“强心针”。部队行军时,剧团一定要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整时,他们回过头来慰问演出,经常是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

王定国回忆,1936年2月,剧团随红五军来到党岭山下。凌晨3点,部队向山顶进发,按规定必须在12点以前翻过山顶。为鼓励红军战士奋勇登山,剧团战士站在冰天雪地里当拉拉队。山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侵袭,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一步一停,一步一喘,谁要是坐下来休息,就很难再站起来了,因此每个人都拼尽全身力气,相互搀扶着前进。还有人踏虚了脚跌落雪坑,剧团老炊事班长张德胜就是跌进雪坑牺牲的。眼睁睁望着老班长滑下去,被大雪埋得无影无踪,王定国失声痛哭。这时,指导员带头唱起《雪山行》,用歌声激励大家继续前进。一路上,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鼓山。

过草地时,王定国体重还不到50斤,“要是胖就陷入沼泽出不来了”。翻越雪山时,气候异常寒冷,王定国的一根脚趾被冻掉了。每当后来有人问到这件事,王定国总是轻描淡写,“天太冷了,脚冻僵了,用手一摸,脚指头就掉了,用布包扎一下,继续跟着队伍往前走”。

曾经有一篇名为《九趾红军》的报告文学,故事主角原型就是王定国。

/花好月圆/

相濡以沫,革命爱情永长存

在王定国老人家里客厅正中央的墙上,挂着一幅红底金字的绣品,上面绣的是王定国写给丈夫谢觉哉的一首诗:“谢老,自从我们在一起,不觉已近二十年,互相勉励共患难,喜今共享胜利年,今逢你七旬大寿,我无限的欢欣,正当可爱的春天,正值祖国的建设年,花长好,月长圆,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祝你万寿无疆,祝你青春长远。”落款为“定国,1953年5月15日”。

谢觉哉和王定国是一对革命伴侣,无论风雨,他们相濡以沫,一起走过。

两人相识于长征途中。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王定国正在河边洗衣服,一位留着八字胡的红军向她走过来:“小同志,要过雪山了,请你帮帮忙,把两件衣服合起来,中间装上羊毛,我要穿它过雪山。”王定国爽快地答应了,老同志还自我介绍说:“我叫谢觉哉,就住这山坡上,是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的。”

第二天王定国便将缝好的衣服送过去,老同志赞叹不已,临别时还叮嘱她“多准备一些辣椒,爬雪山可以御寒”。

他们相爱于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全面抗战爆发后,王定国在地下党的营救下,从马步芳的监狱逃出。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她继续参加营救失散战友的工作,也与谢觉哉不期而遇。朝夕相处中,两人结为革命伴侣。

他们相伴于革命道路。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谢觉哉也成了她的“识字老师”。

1971年,谢老与世长辞。王定国开始整理谢觉哉的手稿、日记,先后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谢觉哉诗集》《谢觉哉文集》等近500万字的历史文献。

谢亚旭说,母亲从大字不识一个,到跟随父亲学习认字写字读书,70多岁时又开始学画画,一直都处于不停地学习之中。

/清廉家风/

不忘初心,胸中自有家国情怀

在王定国家里并不宽敞的门厅墙上,是一幅王定国和一位画家合作完成的长城画作,这幅画名为“爱我中华”。

70岁多岁时,王定国开始自学书画,并且自成一派,家中有不少她的作品。“我母亲很喜欢和名家交流,还会请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指点一二。”王定国之子谢亚旭曾在接受采访时指着长城图说,“老太太一生心胸宽广,所以画出的画很有气势。”

谢觉哉生前对家人要求极严,对亲戚朋友的谋职请求严词拒绝,形成了廉政家风。谢觉哉逝世后,王定国将此家风延续下去。

“过了很长时间,我才慢慢懂母亲。”王定国之子谢飘说,“母亲一直教导我们学本事、干实事,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著名导演、谢觉哉三子谢飞说,“所谓家风,不是写在牌匾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情;所谓传承,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一种自然自觉的行为。”

针对长寿秘诀,王定国曾说,“我不会什么保养,每天就是多吃、多睡,不想烦心事”。“我一直记着谢觉哉生前常说的‘养生之道’:当勤厌惰,宜成习惯;不急于成功,又不喧噪;心中经常满足,勿生不平之念。”

2004年,年逾九旬的长征老战士王定国,重新踏上了长征路。王定国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选在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红军长征时期著名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战役就在这里发生。“到达泸定县,我们稍作休息就走上了铁索桥,那天的江水特别湍急,站在桥面往下看就直头晕。但母亲非常兴奋,站在铁索桥上不用人搀扶走了一个来回。站在泸定桥上,母亲把我们招呼过去,对我们说,‘长征中我走的不是这条路,但你们父亲是从这条铁索桥上过去的,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我这次带你们到这里来就是让你们感受父亲他们当年的不容易’”。王定国的儿子接受采访时说。

这些年来,王定国最喜欢穿的衣服是红军的灰军装、八角帽,最喜欢写的字是“红军万岁”,她还曾写道,“我和我的战友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征。雪山、草地,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战火硝烟中,无数英勇先烈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最后成就了伟大的胜利。从红军长征到今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信念矢志不渝地奋斗着。”

综合央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妇女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等

新闻推荐

举行应急演练 提升救援能力

“洪水来了,赶快撤离!”5月28日,营山县幸福水库管理人员的手摇报警器急促响起,拉开了防汛抢险应急演练的帷幕。据了...

营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营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