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始终把解决城市居民饮水难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打响一场场“盈水”攻坚战 水润营山城更美
●彭杰
因“四山环绕,如营垒之状”而得名的营山,地处嘉陵江和渠江分水岭,境内无大江大河,常是十年九旱,是川东北典型的季节性缺水县。水,困扰着营山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制约营山发展的“瓶颈”。
新中国成立以来,营山县始终把解决城市居民饮水难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打响一场场“盈水”攻坚战,倾力改变营山缺水面貌,努力让营山的水丰盈起来。如今,随着一项项规划蓝图落地,水利基础不断夯实,缺水困局逐步改善,让人真切感受到实施“兴水治水”战略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
全县动员修库建渠
“幸福水库是川北第二大水库,千里渠被誉为‘川版红旗渠’,这两项工程是营山县水利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川北地区的代表性水利建设工程。今年1月,幸福水库(清水湖)水利风景区晋级为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千里渠入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营山县水务局局长黄刚说,幸福水库和千里渠工程是一个“长藤结瓜”式水库群,更是川东北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遗产。
据《营山县幸福水库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财力困难,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兴修水利。1954年,四川省水利厅派第四河流规划队来营山实地勘测,确定在清水乡境内的清水河水磨滩拦河筑坝建水库,并配套修渠,自流灌溉坝区农田。1956年,四川省水利厅审查水利规划,同意采用“水磨滩水库”方案。
1957年11月27日,水磨滩水库(1959年更名为幸福水库)破土动工。为了抢筑大坝,回龙、丰产、幸福等10余个乡的7000名农民赶赴工地。水磨滩两岸的农家几乎家家户户住满了民工,每日炊烟袅袅,歌声笑声不绝。每天劳动十五六个小时,轮班通宵达旦。尽管如此,民工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到处充满着火热的气氛。工地上,挖土、碎土,井井有条;运土、挑土,川流不息。打夯、拉磙号子声,震撼山谷、响彻云霄。
1958年3月14日,历经100天奋战,大坝如期建成。一座长176米、高24米、顶宽3米像山梁一样的拦水坝,横卧在水磨滩上。同年4月1日,一场大雨后,水库首次蓄水14米深。此外,茶盘水库、盐井水库也分别于1958年4月、5月竣工,总蓄水量分别为322万立方米和429万立方米。
“这3座水库的建成,为千里渠的修建创造了条件。”营山县幸福水库管理局局长陈琼华介绍,从地势上看,3座水库灌口和灌尾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大的落差,自流灌溉成为可能。
1958年11月初,营山县委决定动员全县群众,利用一个冬春的时间,完成灌区全长205公里的南北干渠和总长209公里的124条支渠的修建任务。当年12月1日,工程正式开工。修渠的5万余人按部队建制,以区建立师、以公社为团、大队为营、小队为连,共编为7个师、28个团、89个营、388个连。省水利厅的工程师得知营山建渠一事十分感动,即兴赋诗:“千里长渠千里长,修通长渠锁龙王”。“千里渠”因此得名。
“当年数百公里长的修渠战线上,锤声叮当,炮震烟飞,号子声不断。”现年83岁的幸福水库管理局退休职工杨永跃说,千里渠建设中的大手笔放在如今都令人惊叹不已:汪家大岩是难点工程,300余人奋战半年时间,放炮8000余次,终于在半岩上开出渠道。滚牛坡是南干渠的“骨头”工程,要削平山头开渠,师长张成彦带领12人组成突击班,从20余米高的岩顶上打深井,装炸药1600斤,一炮炸石1.7万余立方米,受到省水利厅的电报嘉奖。
据悉,千里渠工程共开辟山垭212处,穿峭岩413处,宰山嘴205处,大填方391处,兴建渡槽、隧洞、分水闸、涵洞、人行桥等附属设施343处。1959年5月4日,千里渠建成庆功大会在水磨滩水库举行。在而后的20余年间,水渠不断扩建、修整,形成长藤结瓜式的自流灌溉网络,灌溉面积达10余万亩。
千里渠灌区以建设速度快、配套好、效益高受到国务院的重视,于1959年9月让幸福水库管理局派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1963年11月,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批示,“千里渠工程”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随后,《人民日报》记者慕名前来营山采访千里渠,发表了《千里长渠 万人管水》的长篇通讯,使营山千里渠闻名全国。1965年11月,省水库配套现场会在营山召开,推广幸福水库配套管理好、效益高的经验。
营山县委书记黄金盛表示,营山县幸福水库、千里渠工程是营山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修建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尊重科学、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是营山儿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应该发扬光大。
一口难“解渴”的“大水缸”
干旱季节用水吃紧
幸福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集雨面积45.2平方公里,总库容38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536万立方米。幸福水库像一口天然的大水缸,长期以来一直担负着县城居民和临近的清水、回龙等7个乡镇5万人口的用水保障。每天,从幸福水库提取的原水通过输水管道一路流淌至县城的净水厂,再经过消毒杀菌、沉淀、过滤、加压等工序,源源不断地流入县城四通八达的供水管网。
水库靠天集雨,遇到干旱季节,县城用水就非常吃紧。随着县城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工厂企业逐渐增多,供水矛盾日益突出。“输水能力低,进入水厂的原水和需要输出的净水缺口太大。严重缺水时,每天只有4个时段加压供水,错过了供水时段连做饭都困难。”营山县供水公司经理陈飚说,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保障县城基本用水需求,于2012年2月开工建设了城北净水厂一期工程。
该项目概算投资1.5亿元,日处理原水4万吨,公共配套设施及管网按日处理原水8万吨建设,厂外敷设DN800原水输水管道12.15公里。2015年2月,营山县城北净水厂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形成了两条原水主管、两座水厂为县城供水的网络,日供水能力达到6万吨。
2016年,幸福水库集雨区降雨量偏少,未达到正常蓄水位,水库水位创下1996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加之连续高温天气,自然蒸发量大,水库水位持续下降。县城饮水告急,居民用水捉襟见肘,近30万人“喊渴”。为此,营山县采取了延伸取水头部至水库最深处、在土坝水库开挖明渠向幸福水库补水等措施,还投资近5000万元紧急启动实施绿水镇应急补水工程,成功实现从安固乡绿水河取水到幸福水库,大大缓解了县城饮水困难。
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投资3.52亿元实施“嘉引”工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营山的发展犹如在刀尖上行走。”营山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观点一致。如何彻底解决吃水难,让县城及周边乡镇居民喝上放心水?营山把目光聚焦到邻县的嘉陵江蓬安段,县委、县政府将嘉陵江引水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省、市领导特别关心关怀营山人民饮水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及营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嘉引”工程前期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随后,该项目被列入省、市重点工程,被纳入全市“100件大事”、全县“10件大事”。
2017年3月20日,营山县城饮用水源工程(又称嘉陵江引水工程)在蓬安县相如镇小泥溪村正式开工。项目概算投资3.5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取水头部、取水泵房、高位水池(预沉池)各1座,加药间1幢;完成27.5公里、直径1.2米原水输水管道安装及水、电、路、绿化等配套工程。取水选址蓬安县相如镇小泥溪村,管线途经蓬安县相如镇、营山县渌井镇和丰产乡、朗池镇,输水至营山县城北净水厂。
10月24日,笔者来到蓬安县相如镇小泥溪村,见到嘉陵江畔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圆柱形建筑物。“这幢高44.5米、直径20米的圆柱形建筑物是营山县‘嘉引’工程的取水泵房,里面安装有4台大型水泵。”营山县政协主席、“嘉引”工程建设指挥部执行指挥长蔡良斌介绍,取水工程除取水泵房外,还包括取水头部建设,“这需要搭建钢平台、钢栈桥,进行水下施工,安装两台总重量达44吨的除草除砂取水头部。”
随后,笔者来到取水泵房不远处的高位水池外的院坝里,见到预沉池、应急加药间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已竣工。“从嘉陵江抽水到高位水池,扬程达80多米。泥沙沉淀后,通过自流方式输送到城北净水厂,进行净化后,为营山县城供水。”蔡良斌介绍,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苦干实干,目前,取水头部、取水泵房、高位水池已全面完工,嘉陵江水已经能够通过取水泵房提送到高位水池。
在营山县已废弃的老达成铁路渌井段输水管道安装现场,笔者看到,挖掘机挥舞着长臂,开挖或修正沟槽,进行管道布设。工人忙着对接、焊接管道,整个工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该项目现场负责人肖坤民介绍,目前,“嘉引”工程输水管道安装已完成65%,正加快推进老达成铁路沿线5.2公里输水管道安装。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营山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蓬安县和相关工程建设部门,通过增加作业面和改进施工工艺,抢抓工期,快速推进蓬安绕城北路建设,务求今年12月中旬提供管道安装作业面。
笔者还了解到,2018年11月,营山开工建设了城北净水厂二期工程。该工程是“嘉引”工程的配套工程,总投资3776万元,目前正快速推进。
“嘉引”工程竣工指日可待,清澈江水将滚滚而来!该项目建成后,可日取水10万立方米,能保证县城人口在50万左右时的用水量,对构建县城“双源供水”新格局、保障县城饮用水安全,进一步做活水文章、涵养水生态、丰富水文化,加快建设有影响力的山水田园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推荐
“这些无良商贩,政府就应该加大整治力度。公开销毁、公开曝光不合格商品,让他们以后再也不敢赚‘黑心钱’,让我们老百姓能...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