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明德乡:传承红色基因 偏远山乡换新貌
●营山记者站 彭杰
出营山县城东行60余公里即到明德乡。营山县明德乡与巴中市平昌县、达州市渠县相邻,其东北方向耸立着一座高山,山势十分险峻,山上林木繁茂,山色灵秀。那就是陈大寨,其主峰海拔889米,是营山境内最高峰。
1933年9月,红军与军阀杨森所属第一旅展开激战,一举攻克陈大寨,打开进军营山的东大门。日前,笔者来到营山县明德乡陈大寨,听当地村民讲红军故事,与干部群众共话沧桑巨变。
两次重要战斗 留存一段红色记忆
沿着陡峭的山路,笔者乘车前往陈大寨。从东面入寨,有一条刚建成的水泥路,路两旁似刀削斧砍般陡峭,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听得知,这条路是从东面上山的唯一通道。同行的明德乡清平村4组村民陈远茂已年过六旬,他说:“当年红军取得陈大寨战斗胜利后,便是从此路撤退。”
登上山顶,笔者环顾四周,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极目远眺,四周高山向远处绵延,气势雄伟,绿意盎然,酷似一条条蜿蜒盘旋的绿色巨龙。近处山上层层叠叠的绿植,像起伏的波浪,不断向四周扩散。
立在明德乡清平村的纪念碑记录了“强夺陈大寨”“攻克鹅项颈”两次重要战斗。1933年9月29日,红三十军二六三团与红四军十一师一部配合,兵分数路,向佛楼寺和鹅项颈守敌杨汉忠的第一旅发起猛烈攻击,并一举击溃守敌。敌人残兵连夜溃逃到鹅项颈。当晚,红三十军九十师二六八团奉命歼击逃敌,红军将士把鹅项颈团团围住,奋不顾身向山头攻去,并攻克鹅项颈,缴获武器数百件,打死打伤敌人300余名。残敌向渠县方向逃窜。红军乘胜挥师南下,兵抵渠县城郊,随即转师西进,协同红九军二十五师进攻营山。
1933年9月30日夜,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猛攻陈大寨。当晚,红军冒着敌人的火力封锁,出其不意地从左侧突击,进入陈大寨前的大松树包,对大寨上酣睡的敌军发起猛烈冲锋,枪弹声、喊杀声划破夜空。敌人从睡梦中惊醒,顾不得放枪就弃寨逃窜。红军战士乘胜追击,追到磨盘寨下的倒马坎,将督战的敌第五旅十四团团长程栋梁当场击毙,一举全歼敌军残部。陈大寨战斗结束后,红军很快解放了复兴场(今木垭镇)、金垭场(今木顶乡)、玲珑场、二龙场(今涌泉乡)等地,使营山境内东北一带全部得到解放。
由于时隔久远,山上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几乎找不到当年的作战痕迹。但这一带的老百姓一直记着红军当年的战斗故事。陈远茂讲,一名小红军不幸被一土匪抓住,机灵的小红军把背包故意掉下悬崖,告诉土匪那背包里装的全是银元。等土匪攀崖取包时,小红军将土匪击下悬崖。明德乡清平村3组村民金书林讲起他三公金天元和他父亲金绍凤为红军带路的故事,颇感骄傲和自豪。
昔日红军战场 今朝满山生态茶
“哇,真香啊!”走着走着,一股香气扑鼻而来,顿时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哪里来的香气?循着这股香气望去,只见远处一片翠绿色。远远望去,一个个小山包绵延起伏,成片成片的茶树苍翠欲滴,生机盎然。“昔日的红军战场,今朝满山栽着生态茶树。”营山县明德乡党委书记肖辉国感慨道。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明德乡清平、明昌、明渠等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建起“新生”“团结”“胜利”三大茶园;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树,盛极一时,茶叶也深受市场欢迎,常常供不应求。本世纪初,随着各地茶产业纷纷兴起,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加上明德乡当时交通条件差、茶叶加工手段及营销方式落后等原因,明德茶叶滞销,导致大片茶园荒废。
退伍军人邓鹏是明德乡回乡重振茶叶经济雄风的典型人物。2012年,邓鹏组织工人驾驶挖掘机,和村民一道开辟荒山。尽管山高坡陡,但大家一锄一锹,最终建起一条5公里长的山路。又用了半年时间,邓鹏吃住在山上,和村民一起把明昌村2、3、4组的大山杂草杂树清理完,栽植茶树,建成的茶园面积约1000亩。
2012年10月底,邓鹏从云南购进大量茶树苗进行栽植。后来,他组建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茶叶商标,申请国家技术专利6项、知识产权4项,并成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组织培训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村实用人才。他建起的茶叶加工厂,培育出明德富硒茶、陈大寨甘露、毛峰、老鹰茶等10多个品种,备受市场青睐,销往福建、广州、浙江等地。
“在邓鹏带动下,包括34户贫困群众在内的117户村民,以投资金、出劳力等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村民不仅有土地租金收入、务工收入,年底还有分红。”营山县老促会会长李荣成在了解茶园情况后,对邓鹏回乡引领革命老区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做法十分赞赏。
近年来,明德乡党委、乡政府注重振兴发展茶叶经济,着力改善茶山基础设施,引进营山县学堂坪茶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营山县营渠茶叶专业合作社、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四川金森禹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模式,在明昌村、清平村、明渠村建设脱贫奔康茶叶产业园4000亩,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弘扬拼搏精神 幸福生活节节高
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挤破满山葱茏,蜿蜒向前延伸;一座座小洋楼瓷砖嵌面,凸显川北民居特色;一片片茶树林层层叠叠围绕在连绵起伏的山间,显得生机勃勃……这是笔者在营山县明德乡明昌村看到的一幅乡村画卷。“明昌村属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县领导真情关怀、县房管局倾情帮扶和乡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坚决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明昌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全说,3年来,该村共修建村道水泥路、产业路10.2公里,整治山平塘、修建蓄水池18口,实施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明昌村的变化是明德乡改善各村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行路难是全乡所有村的最大困难。为了修通公路,干部群众发扬红军战士不怕吃苦、敢于作战的精神,修路时不少人背来被盖、锅碗,在路旁住下来,直到完成任务才回家。“三块石头架口锅,一勺豆瓣下干饭”,是筑路期间午餐的真实写照,但是大家毫无怨言,劳动起来干劲十足,许多人还自愿多干一些活。农忙时停工、农闲时上马,经过几年苦战,一条条公路终于在山旮旯里蜿蜒而出。
修建水泥路,在外村民积极性也很高。清平村在外创业乡友金长江、龚大林、张金山等捐资200多万元,有效弥补清平村村道水泥路建设资金缺口。据肖辉国介绍,近年来,明德乡党委、乡政府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和短板,把村道水泥路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力以赴加以推进。3年来,全乡修建村道水泥路130多公里,不仅实现100%的村、90%以上的组通水泥路,而且连通了至达州市渠县和巴中市平昌县的通道。明德乡13个村建起集文化室、卫生室、农家书屋等设施于一体的村级活动阵地;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253户;各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升级,村委会驻地全部通网络宽带,实现广播电视户户全覆盖。
过去的穷山乡,大踏步走上了乡村振兴路,百姓日子越过越幸福。“我膝下一儿一女,儿子退伍后和儿媳妇在江苏务工,现在两人月工资达1.3万元;女儿在一家公司当文员,月工资5000多元。”清平村村民陈远茂说,家里就他老两口,自己负责管理茶园,年收入3万元,全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新闻推荐
吴彪何显飞本报全媒体记者牟廷河47岁的杨国久带着刚满14岁的儿子,于凌晨时分去乡邻家盗窃了一个南瓜,准备入室继续行窃...
营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营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