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山的红色记忆

南充日报 2019-08-30 02:52 大字

●营山记者站 邓斐

营山县大庙乡南岳村因坐落在南岳山下而得名。如今,这里的人们过着安宁富足的日子。村里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刚学会涂鸦写字的孩子都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是红军在这里浴血奋战换来的。

1933年8月,在红军和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敌人内部矛盾重重的有利形势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川陕省委决定发动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战役,以进一步扩大红军和根据地。“智夺南岳山”是营渠战役的一次重要战斗。

纪念碑下 追寻红色历史

8月25日清晨,笔者驱车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来到南岳山脚。放眼望去,袅袅薄雾环绕着连绵苍翠的峰峦,整座山麓更显巍峨雄伟。入山口矗立着一块10多米高的红军智夺南岳山战斗纪念碑,石碑背后镌刻着关于这场战斗的史实。用手触摸温热的白玉石碑,时光仿佛将人带入历史长河,重回到86年前的烽火岁月。

南岳山是红军进军营山县城必经之路。军阀杨森部第2混成旅派重兵镇守,抢占民房学校,关押无辜百姓,以此阻止红军进攻。1933年10月2日,红九军、红三十军决定歼灭南岳山守敌。当晚,红军兵分三路向南岳山挺进,于午夜12时到达南岳山下指定位置。3日拂晓,红三十军二六三团部署一小部兵力从正面佯攻,牵制敌方主要兵力和火力,其余大部分兵力配合红九军七十三团、七十五团三面夹击南岳山守敌。同时组建一支尖刀小分队,采取攀悬岩、吊树丫的办法,沿小道从南岳山右侧碾房湾巧妙地爬上山,出其不意地占领了敌军机枪阵地,并向敌军发起猛烈攻击。敌军丧失主要火力支援,顿时惊慌失措,乱成一团。红军乘势三面围攻,激战至凌晨,有的敌军缴械投降,有的敌军跳岩逃命,伤亡数百名,红军取得智夺南岳山战斗胜利。

“2016年,营山县人民政府在南岳山下立起红军智夺南岳山战斗纪念碑,纪念红军在这里留下的不朽足迹和红色记忆,激励后人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不畏艰难、自强自立,建设美丽家乡。”营山县大庙乡党委书记龚昌旭说。

鱼水情深 传承红色基因

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关于这场战斗,南岳村流传着许多军民相助、鱼水情深的故事。

今年77岁的杨季春是南岳村老文书,也是村里的高寿老人。“红军来我们村那年,正是我父母结婚那年,我是听着父亲讲红军故事长大的。”杨季春告诉笔者,当年红军的尖刀小分队就是从他家后的山崖攀爬上去的,“我听说是一位名叫翟松廷的村民带尖刀小分队抄小道,住在半山腰的群众主动拿出食物给红军吃,并在前面劈荆斩棘,带领红军向山上攀登。”杨季春带领笔者来到南岳山右侧重走红军曾战斗过的山路,一边走,一边说道。笔者看到,这条小道几乎被茅草覆盖,艰难地走到半山腰后,前面已无路可寻。

“我父亲杨世忠还给红军送过饭呢。”一路上,杨季春回忆道,红军取得战斗胜利后,解救了被困群众,并抚慰他们:“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是来救你们的。”在一户大院里,红军发现,逃走的敌人有一大锅煮好的米饭还没吃,于是招呼周围群众来分食。最后剩下一些米饭,红军请杨世忠带路,送给山上的战友。

在耳闻目睹红军纪律严明、救助群众的行为后,当地群众开始相信红军,积极敞开家门欢迎红军,主动救护受伤红军,为他们缝制衣被。后来,村里还有7名青壮年参加红军,有的人甚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身处和平时代,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发扬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南岳山麓下的大庙完全小学被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该校负责人告诉笔者,每学期开学第一课,老师都会给学生讲红军精神;每年清明节、国庆节等,学校会组织学生去纪念碑扫墓、献花,教导学生铭记历史、感恩社会、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发扬红军精神 建设美丽家园

8月25日,笔者在南岳村看到,村道水泥路蜿蜒盘旋,连接各组各户;大多数村民家里建起小洋楼;核桃产业园里,绿油油的果实挂满枝头。

“南岳村的变化既离不开全村人民发扬红军精神,独立自强、勤劳勇敢的奋斗,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对革命老区人民的关怀与支持。”南岳村党支部书记张会林担任村干部30多年,他对村里的变化感触颇深。原来,南岳村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及畜牧产品,但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过去许多绿色农产品运不出去,导致当地经济落后,发展受制约。

2009年,南岳村被评定为革命老区特困村,由市房管局定点帮扶。经过深入调研,市房管局多方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帮助南岳村修建富民路。项目开工后,村民纷纷出工出劳,修通了6.5公里水泥路。市房管局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村里建起2处集中供水站,出资修复3口山坪塘,解决群众安全饮水和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有了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2011年,返乡创业乡友易亮在南岳村流转土地近800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产业,村民既能以土地入股分红,又能在产业园打工挣钱。南岳村村民吴光明长期在产业园打工,他告诉笔者:“去年,我的务工收入加土地租金、分红,有近2万元。”

在核桃产业园,像吴光明一样实现增收的村民还有很多。

南岳村9组村民翟广强的家在南岳山脚。当笔者路过他家门口时,他正赤膊搬运建筑垃圾,在他身后,一栋两层砖混结构的新房主体工程已完工。“这几年家乡变化大,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我们在村里就能打工挣钱。”翟广强说,今年春节后,在外打工几十年的他也回到老家就近务工,并发展种养业。

虽然时光流逝,但红军精神永存。笔者离开南岳村时,回望古老的南岳山发现,它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新闻推荐

大庙乡现代农业园为农户致富助力

本报讯日前,大庙乡沙南村徐明手捧刚卖辣椒的8000多元激动地说道:“自从我种起大棚蔬菜后,家庭年收入达6万多元,如今,不仅脱了...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