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畅 幸福来 清凉村的改变从修建乡村公路开始

广元日报 2019-05-17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赵敬梅

修一条路,美一片景,富一方民。初夏时节,在昭化区清水乡,一条条已建好的和还在建设的柏油道路,犹如一条条白色丝带蜿蜒在山间,在绿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被当地群众幸福地称为“致富路”。

走进清水乡清凉村,记者被高标准、高规格配置的卫生室、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代办站等所吸引,休闲广场、停车场、景观塘、观景亭、步游道、凉亭一应俱全,令人眼前一亮。

清水乡清凉村属昭化区63个建卡贫困村之一,辖8个村民小组,幅员6.85平方公里,建卡贫困户43户156人,该村2018年实现脱贫验收退出,2019年计划脱贫1户2人。

抛开以往贫困村土房木屋,泥巴石头路的陈旧印象,清凉村的现状可是日新月异。一栋栋整齐的民居房旁,家家户户门前的花果树十分醒目,除了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清凉村还通过道路硬化、新建蓄水池、移迁变压器改水改电等,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在村子里转悠着,碰见了正在请人搭棚的费德康。今年60岁的费德康在这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了,一直以来,因为肢体残疾和家庭贫困被评为贫困户的费德康从未自暴自弃,而是勤勤恳恳地靠务农和务工支撑家庭收支。日子虽过得辛苦一些,但也算充实。

谈起如今的生活,清凉村6社的费德康最有发言权。被评为贫困户以来,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连续实施,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今,费德康养的生猪年出栏200头,鸡和鸭也有几十只,加上一些水果树和种庄稼,年收入就超5万元。而这些生活的改变都是从修建乡村公路开始的……

“要想富先修路”,从小都被这样一句标语深深印记在童年的回忆中,费德康说,那时候农村的泥巴公路都是屈指可数,农村整体上都是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油路或水泥路盛行,通达通畅已经逐渐覆盖乡村组,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说起乡村公路的改变,清水乡副乡长李莉甚是感慨,农村公路改变了传统的苦力劳作。以前,在大多数的村子随处可见肩挑背扛的劳作景象,因为不通公路,一些农机无法开到田间土里,一些运输车无法将丰收的农产品运出田地、拉到家里以及搬到村外的市场,也就局限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作业成效和收入,脱贫致富何从谈起?有了公路,以上问题便迎刃而解,一改过去下苦力收入浅薄的场景,不仅仅节省了劳力、体力,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了更多的劳作时间。

对乡村来讲,路是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是乡村的经济动脉。一条条便民惠民的交通线,不仅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更为乡村的振兴注入了无限动力。李莉兴奋地告诉记者,接下来,清水乡将依托交通便利的优势,把土坯房改建、土地增减挂钩、农村居民点打造、退耕还林等项目有效结合,与清水乡发展规划有效结合,打造美丽新村。

新闻推荐

大庙乡多举措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本报讯近年来,大庙乡派出所坚持以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为主线,推行管理、服务、防范到家举措,扎实做强社区警务工作...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