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着力破解“控辍难”“保学难”“提质难”等难题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彭杰
一幢幢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一项项助学帮困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一名名教师走进贫困户家中为孩子辅导作业……连日来,笔者走访营山城乡,真切感受到浓厚的教育扶贫氛围。
扶贫先扶智,治穷要治愚。扶智和治愚的根本手段是发展教育。“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营山县委副书记朱胜国说,近年来,营山县把脱贫的发力点放在教育上,着力破解“控辍难”“保学难”“提质难”等难题,谱写了一曲“造血”式教育扶贫乐章。
A 实施“改薄” 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崭新壮观的教学楼,设施齐备的功能室,整洁美观的膳食中心……10月12日,笔者走进回龙中心校,漫步校园,心旷神怡。“乘着全县薄弱学校改造的东风,我校获得800万元的财政投入,用以改善办学条件。”该校校长杜辉说,如今,学校新增了教学场地,今秋开学各年级重新分班,解决了“大班额”问题。新建的综合楼配套有微机、音乐、舞蹈、美术等功能教室,所有课程都在一间教室教学的困境已成为历史。
踏访营山偏远乡镇,笔者感受最深的是,最漂亮的房子是教学楼,最美丽的环境是校园。新店镇千坵村小学,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藏书丰富的图书室、高标准配置的电脑室,而且膳食中心、学生寝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学校用上了电子白板、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条件能与城里的学校媲美。”该校教师陈中秋感慨地说。
自2014年新一轮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作启动以来,营山坚持从困难学校抓起,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12月,营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
“近4年来,累计投入近1.7亿元,为61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9.7万平方米,运动场3.6万平方米,建立‘留守儿童之家\’92个,‘乡村少年宫\’15个。”副县长梁红光告诉笔者,该县整合资金6.5亿元,划拨土地300余亩,实施县城“五校三园”项目,新(扩)建学校、新增校舍13.35万平方米。全县53个乡镇已全面实现乡乡都有标准中心校。
B 政府主导 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
“大学校园环境美如画,教学设施设备先进,教师知识渊博,这是一个培养综合素质、放飞梦想的好地方,我一定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10月8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收到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的营山籍贫困学生胡兰发来的感谢信。
家住青山乡三湾村的胡兰,由于经济困难,她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阶段,学校为胡兰减免了学费,并按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了助学金。今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高昂的学杂费一度让全家人一筹莫展。“县上开展了‘让梦想启航—金秋助学\’活动,我获得了5000元助学金,办理了8000元助学贷款。读大学期间每年将得到4000元助学金,还可办理8000元助学贷款,从而有效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据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勇介绍,“让梦想启航—金秋助学”活动开展6年来,已累计发放助学金1162.5万元,帮助2325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近两年,共受理生源地助学贷款7648人次,发放金额达5987.5万元。该县还设立了“地方济困助学金”,2014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360名特困教师和3800余名特困学生受益。2016年,营山设立了教育扶贫救助基金,总规模达636.8万元,帮助农村贫困家庭解决子女就学方面的特殊困难。
2017年至今,营山县共发放各类教育扶贫资金4502万元,资助7.3万人次。
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营山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建立健全集“免、奖、助、贷、补”为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各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实现了入学“零缴费”。如今,营山已建立起从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系列教育帮扶机制,福音频频在贫困孩子家庭中幸福地传递。
C 五长责任制 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
今秋开学,8岁智障儿童韦韦(化名)终于走进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与韦韦一样,本学期共有28名残疾孩子走进县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
“残疾学生进入特教学校,我们不仅是简单照顾他们的生活,还要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最终让他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英说,学校组织老师在全县乡镇和社区开展特殊教育招生和教育扶贫政策宣传,让更多的残疾儿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为无法到校读书的残疾孩子构建了“行走课堂”,2018年已开展“送教上门”550次。
“目前,全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6.5%。”县教育局局长蔡红兵告诉笔者,该县形成了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中重度残疾儿童特教学校就读、中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就读的三级教育网络。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营山县积极落实“县长、乡长、校长、村长、家长”五长责任制,实行定期调查登记机制,逐一摸排全县义务教育阶段6—15周岁适龄学生就学情况,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就学信息台账。在此基础上,推行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构建联控联保机制、完善行政督促复学机制,以及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劝返辍学学生回校读书。
10月4日,营山县城北实验学校副校长罗柔刚与初中语文教师杨平一道来到安化乡柏木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唐兴贵家中,为其读初三的女儿唐艳送上语文、数学、英语练考通全优卷。一阵寒暄后,杨平让唐艳做了一套语文试卷,在对试卷进行讲解、辅导的基础上,就如何学好语文指点迷津。
据了解,县教育局推行领导包片、股室包校、校长包村、教师包户“四包”责任制,采用入户家访、扶贫帮扶等方式开展“一对一”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家长、贫困学生、“问题”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把希望带给每一个贫困孩子。教育系统发挥行业优势,开展教职员工全员对口帮扶贫困户活动,促进贫困户顺利脱贫和贫困学生成长成才。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落实“每周1次学习辅导,每月2次情感激励和心理疏导,每学期3次家庭访问”的帮扶措施,并向有子女读书的贫困户发放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帮助申请扶贫助学金,让其享受资助政策,做到决不让一名寒门学子因贫失学。
D 梯度支教 农村娃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现在,咱们玩一个游戏,每位同学分别代表1个音阶,老师弹到哪个音阶,相应的同学就上前一步,看谁对得多……”这是笔者日前在新店镇千坵村小学音乐课堂上见到的情景。来自县金华希望学校的音乐老师肖丽,以支教老师的身份,于每周星期四来到该校给学生们上音乐课。
“以往师资紧缺,音乐、美术等课程都是我承担,音乐课就是让学生唱些简单的歌,美术课就是让学生自己画画。”该校教师陈中秋激动地说,现在,像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都由镇小学和县城学校派来的老师教学。
“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薄弱学科的扶持力度,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全面、优质、均衡、公平发展,我们从2018年春季开始实施‘梯度支教\’,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山县教育局局长蔡红兵表示,梯度支教包括城区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专任教师配置齐的农村学校辐射片区内薄弱学校,乡镇中心校辐射辖区村小的三级支教。以县城学校为例,符合支教条件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在完成本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每周固定1天到指定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同时完成指导、培训当地教师的支教工作任务。
据了解,全县共有近400名教师积极参与“梯度支教”。支教教师的支教工作考核由受援学校和所在片区教育督导员共同实施,将考核结果作为优秀教师评选、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岗位等级晋升的重要依据。支教人员在受援学校的任课计入绩效考核;产生的差旅费在派出学校报销。2018年,全县梯度支教工作预计投入资金88.6万元,由县财政全额买单。
新闻推荐
一直以来,营山县云凤实验小学坚持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加强教育教...
营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营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