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量体裁衣”26个村建起脱贫示范区

南充晚报 2018-08-13 01:36 大字

残疾人能否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营山不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而且做出了示范。

近年来,营山县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开辟长效增收门路: 在4个乡镇、26个村建立了残疾人创业就业脱贫示范区,为上千名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

5家龙头企业带头帮扶

城南镇云雾村,50多岁的村民蔡永权家的6亩高粱收完了,装袋过秤,1.2吨,守在高粱地里的老板蔡和平立马将高粱装车运走, 他建在云雾村的云雾山泉酒厂,每年要消耗100多吨高粱,原料紧缺,蔡永权家的这6亩地,他一直盯着。

除去各种成本, 蔡永权今年的高粱净利润达9800元。蔡和平一目失明,蔡永权妻子有腿疾,都属于残联的扶持对象。两人生意上的往来,营山县残联功不可没。县残联在城南镇、济川镇、茶盘乡、凉风乡4个乡镇、26个村, 建立了残疾人创业就业脱贫示范区,鼓励示范区内5家龙头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云雾山泉酒厂便是其中之一。

高粱是示范区的主打产业之一, 整个示范区依托云雾山泉酒厂建立的高粱基地面积达700余亩,每年产出高粱40多吨,只能满足酒厂不到一半的原料需求, 这也为示范区扩大高粱种植面积提供了动力。

“依托云雾山泉酒厂,我们帮助当地业主建立了云雾山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 采取物资统一供应、技术统一培训、产品统一保底回收‘三统一\’办法,确保500至700名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持续增加收入。我们打算根据酒厂的需求量, 进一步带动更多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致富。”营山县残联理事长王兰辉说。

试点扶贫资金量化入股

进行残疾人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合作社试点,是营山县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又一创举。

凉风乡青龙村的佛手长势良好,再有个把月,就能进入采摘期。看着漫山遍野近30万株佛手,村民晏艳心情澎湃。

2007年,在家人的帮助下,有大学学历的残疾人晏艳决定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中药材,成立了营山县创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主打佛手并套种黄精。经过多年努力,2017年,基地中药材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

在创业致富的同时, 晏艳积极带动贫困群众, 尤其是带动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致富。2017年,营山县残联依托以晏艳为法人的营山县创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开展残疾人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合作社试点, 将省残联下达的农村残疾人扶贫资金20万元和县残联筹集的1万元,全额进行股权量化,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利益。当时,凉风乡青龙村参与享有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量化股权的残疾人共12人。

青龙村70多岁的残疾人晏忠碧与老伴于去年9月开始种植了3亩佛手。去年,晏忠碧家仅残疾人扶贫资金就分红1800元,老两口在晏艳的中药材基地务工一年的收入为5000元,加起来全年收入达6800元。家里的3亩佛手长势良好,两年后即可挂果,届时收入还会进一步增加。记者 易立权

新闻推荐

10年见证 女警察与贫困生的母女深情

王亚婷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孩,从小家庭十分不幸。10年前一个深秋的午后,四川省川中监狱对口扶贫工作组来到王亚婷家中,从...

营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营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