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户贫困户一户不脱贫,我就一天不离开”记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唐成

四川经济日报 2018-07-24 08:30 大字

“唐书记一年四季都在村上忙碌,是我们贫困户的贴心人。”在营山县三兴镇开源村,总能听到这样的赞美。他们口中的唐书记,就是国网南充供电公司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唐成。

“开源村121户贫困户,一户不脱贫,我就一天不离开,这里就是我践行一个共产党员党性的阵地。”三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从对农村工作一窍不通,到腼腆上任,再到如今胸有成竹,开源村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早已深深地烙在唐成的心里。

走马上任后,唐成挨家挨户走访,村里121户贫困户,380户非贫困户……他用了23天,摸清了开源村的“家底”,针对实际,制定一户一策脱贫方案,同时针对村里的46名党员,同步制定了学习、管理计划,确定了两名有致富意愿和思路的党员带头人,分步实施脱贫计划。

“要致富、先修路。”初到开源村,平坦的地理优势让唐成喜上眉梢,但溜达完一圈,看着村上唯一的一条不足5公里长的村道公路时,唐成却发了愁。怎么办?只能主动出击,唐成与村干部达成一致,分头向县发改局、县水务局等项目主管部门汇报,协调落实相关项目。如今,一条长约12.6公里、宽约2.5米的村(社)及入户水泥道路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困难;同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上建成安全供水站3个,全村村民都吃上了自来水,还新建了3口山坪塘,5口蓄水池,1个农业灌溉提灌站,3处农业抽水点,近2000米的农业灌溉渠,全村基础设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根据开源村的地理环境,综合考虑水质、土壤、气候等各方面因素,唐成与村干部一番论证、测算后,把开源村的产业发展定位为种植药栀子、银杏树和脆红李。干就要干出样来,干就要干出贫困户的希望来,在项目相继落地的阶段,唐成把项目书随身携带,像卖保险、搞直销一样,推荐着村上的项目,为贫困户的利益寸步不让。经过多轮的会商,开源村的产业项目成功吸引了两大投资商,顺利实现“产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他的带动下,开源村三大支柱产业园渐成规模,种植了近500亩药栀子、600亩银杏树、 30亩脆红李,成为绿色发展、持续发展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上121户贫困户,既是唐成的工作对象,更是他的亲人,他俨然成为了贫困户最亲近的贴心人。

贫困户蒋志军年老体弱,平常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其儿子身患尿毒症,其妻将肾换给了儿子后,也丧失劳动能力,儿媳不堪贫困离开了家。唐成通过网络等渠道,为他们多方奔走,争取政策帮助、积攒社会爱心,争取到近万元的贫困救助资金和物品。

村里的养殖大户王亚明租赁村上的土地,养殖草鱼、鲫鱼等180余亩。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他损失近50万元,加入了贫困的行列。2015年,得知事情原委后,唐成及时为他争取到产业发展资金,鼓励他重振信心,干回养鱼的老本行。同时,唐成还及时协调解决养鱼池的用电问题,架设0.4千伏线路400多米,为鱼池源源不断输送氧气。经过三年的努力,王亚明成为了村上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均收入3万余元。

“脱贫攻坚是天大的事,要使天大的力,尽天大的责,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唐成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勇担电网人的社会责任,扎根开源村,知行合一、全力以赴,做群众的贴心人,和开源村的村民一起行进在脱贫致富大道上。

(廖丽琴)

新闻推荐

岂能让碰瓷谣言伤害无辜者

6月8日,四川省营山县街头发生交通事故,69岁的刘德科被一名小伙子推着电动自行车刮撞在地,却被人群围堵,称他对高考生“碰瓷”...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