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法官深情扶贫 访贫路上鞠躬尽瘁

南宁日报 2017-12-01 07:25 大字

一路艰辛一路歌,不逐名利不逾矩,他是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同心垸村村民心中永远的扶贫“第一书记”李志强。

2017年3月3日是许多同心垸村村民难以忘怀的一天。那天上午,李志强如同往常一样早早地赶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村干部见他脸色煞白,劝他取消行程,但李志强坚称:“扶贫工作等不得!”谁都没有想到,就在走访困难村民的路上,李志强倒下了,因突发心肌梗塞及脑溢血,他再也没能回到一直坚守的扶贫战线,永远离开了让他牵肠挂肚的困难村民。

带着对群众的深切情感 他开启了扶贫之路

谈起李志强,评价最多的是“这人太认真”。就凭这股认真劲儿,李志强自参加工作以来就成为人们眼中的实干家。在最初蔡甸区人民法院书记员的岗位上,在处理繁杂琐碎的居民纠纷案件中,李志强总结出一套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像了解自己一样去了解群众。

这套方法后来也被李志强运用到乡村工作实践中。1990年,他作为年轻优秀干部被选调至乡镇工作,一待就是7年。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他的足迹遍布了蔡甸区奓山街、张湾街、柏林乡的村镇,与村民们结下难以割舍的情结。直到调回蔡甸区人民法院,他依然不忘对村民们的句句承诺。

随着阅历的增长,李志强更设身处地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见解与体会。2015年10月,得知为响应***号召,单位组建了扶贫工作队与贫困村对接,李志强主动请缨到蔡甸区张湾街同心垸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当申请批准下来的第二天,他就带着2名扶贫队员来到同心垸村。

入村后,村委会拿出早前摸排的贫困户名单,但李志强却坚持要一一上门,做到心中有数。他向村支书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给我找个床铺,我要到村民家摸摸情况。”在随后的一周,李志强挨家挨户上门了解经济情况,特别是困难户的贫困原因。由于村民大多早出晚归,李志强特地利用清晨和晚上的时间入户调查,以探询到的实际情况拟定贫困户名单:共有33户101人列为帮扶对象,这一结果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认同。

驻村就是“驻心”,就这样带着感情,真正“沉”到乡村,不到半年时间,李志强就成为同心垸村“问题专家”。病、残、缺劳力、缺技术、交通不便、设施滞后等,摸准了致贫的“脉”,李志强在同心垸村“对症下药”,帮助贫困户治贫。

他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 扶贫工作初见成效

“真实才能精准。”这句话李志强常挂在嘴边。在一次次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后,他切实感受到扶贫攻坚的重担,也下定决心杜绝小打小闹,将治贫治到根上。在他的号召下,全村共同制定同心垸村扶贫建设五年规划。与蔡甸区人民法院建立结对帮扶,每一户贫困户明确帮扶责任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水泥路1400米,田间碎石路2200米,修建连村公路900米,硬化排水沟3000米;面向全村特别是贫困户家庭开展技能培训……规划中的具体措施让村民们纷纷拍手叫好,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全村上下洋溢着奋斗热情。

开展扶贫工作,李志强着力寻找适宜同心垸村“生长”的脱贫“土壤”。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同心垸村过去以棉花、小麦、玉米为主的个体小型种植模式经济效应较低。于是他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开展蔬菜种植,推进土地集体性流转。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对土地流转不了解也不接受,为做好宣传、沟通工作,李志强走进农家大门,敲开村民心门,从法律法规到惠农政策,反复上门讲解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及好处。最终村民们的顾虑打消了,1200亩土地流转如期完成,300多户村民因此受益。握住了“土地的金饭碗”,农户自身的“造血功能”得到了增强。

迈开“扶贫+项目”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李志强将目光投向了邻近村镇,带着问题走出去,把好的做法“请”回来。通过四处“取经”,李志强和同心垸村的村干部打开思路,放开手脚,一方面引进玉米加工等产业项目,拓宽销路,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另一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邀请农业专家为缺乏技能的村民授课,帮助残疾村民申请补贴和救助等,一户一策不漏一人。再加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推进,在李志强和村干部们的齐力推动下,“造血式扶贫”模式在同心垸村开展得风生水起。截至2016年已有7户22人脱贫,同心垸村也从原来亏损80多万元的贫困村扭亏为盈,村集体经济累计结余40余万元。

他带走了村民的眷恋留下了未竟的扶贫事业

463天92次入村扶贫,主审200余件案件……翻开李志强的日记,朴实的字句间浸满对扶贫工作和本职工作执着坚守的情感与决心。作为蔡甸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李志强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沉重的办案任务,但他从未松懈同心垸村***的责任与担当。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他以法律知识传递法治温暖,用真情实意帮扶困难村民。

带着感情扶贫,李志强收获了村民们朴素炙热的情感回馈。“他是我们的好书记!”说起李志强,村民杨振红连连竖起大拇指,村支书杨玉清眼中不禁泛起泪花。丰收的季节,村民徐培青给李志强送来一个亲手种的南瓜,不想一声婉拒让这份未送出的心意成为永远的遗憾。在李志强的帮助下,乡亲们口袋鼓起来了,可他却离开了,全村人无不为之痛心。

李志强走了,带走了村民的眷恋,留下了未竟的事业。如今,在同心垸村村委会***攻坚作战室,依然保留着“李志强”的工作牌。人生有时,“志”强不息,***在路上。

(据中国文明网)

编辑点评

扶贫的担子很重,他一肩挑起对乡亲们的脱贫承诺,不到两年时间便让贫困村扭亏为盈;扶贫的工作很难,他沉下去敲开村民的心门,让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他始终将村子能否摆脱贫困、村民是否安居乐业摆在首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是众多奋战在基层一线扶贫干部的缩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他们。

新闻推荐

河道治理 南溪河水清岸绿

本报讯(张雷)11月23日,记者在营山县朗池镇土梁村看到,一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河边,一排排绿油油的枇杷树笔直挺拔,木质的栈道沿着河道蜿蜒延伸(如上图)。当地村民罗琼碧告诉记者,这条小河名叫南...

营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营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