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舞舞动仪陇“乡土记忆”

四川农村日报 2022-03-29 01:50 大字

金龙舞表演。

□文秀佳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文/图

仪陇的民间文化是一份独特的“乡土记忆”,其中的仪陇金龙舞更是滋养着一代代仪陇舞龙人的梦想。3月24日,笔者联系到仪陇金龙舞的非遗传承人李晓艳,去探寻金龙舞的前世今生。

回忆

从小对龙舞有特殊情感

相传,仪陇龙舞很早是由做生意的商人带到仪陇,后来迅速在仪陇境内及周边流传和发展。“早前的民间艺人,为了增加走街串巷及适应各种场合表演的灵活性等,逐渐将原有多节龙灯的龙身加以精简,表演人数也随着龙灯的节数配置。”李晓艳告诉笔者,由此,仪陇的龙舞有多节大龙舞、五节龙舞、板凳龙舞等不同的龙舞类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仪陇县就带着五节龙参加过各级赛事,龙衣红黄搭配,以金布镶嵌,在太阳光下金光闪闪。因这金光闪闪的“盔甲”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金龙”,其精湛的技艺表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金龙舞”由此得来,也成了仪陇龙舞的代名词。

在李晓艳儿时的记忆中,留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节庆的龙舞。“我父亲是金龙舞师傅,我自小对龙舞有特殊的情感。”李晓艳说,“尽管那时我还不太懂龙舞对人们的意义,但我能从龙舞的精彩表演中感受到一种勇敢、坚持的精神。”

传承

上百人参加龙舞培训

仪陇龙舞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只可惜现在舞的人越来越少。李晓艳告诉笔者,她父亲曾说过,“金龙舞”灵活性虽然高,但要融入技巧性的表演才具有艺术特性和观赏度,而这样同时增加了表演的难度;耍龙灯,不仅仅是祈福祝愿,还应传递和激励人们要不惧苦累、勇敢奋进、乐善好施、赋予苍生万福的龙精神。

为了更好地传承仪陇龙舞文化,2015年,仪陇县文化馆开展了仪陇县首届龙舞培训活动,来自全县社区、学校和各乡镇的龙舞爱好者上百人参加本次培训活动。李晓艳作为龙舞指导老师之一,为大家尽心讲解、示范和指导龙舞基本动作、套路等。

复兴彩狮乐队的队长曹华明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从 活 动 中 收 获 了 许 多 经验。“我跟师傅学艺时便学会了舞龙,至今已有近三十年。舞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需要与队友配合默契,协调统一,团结一致才能达到最佳水平。”曹华明说,舞龙虽说很累,但让人乐在其中。

愿望

打造一批特色龙舞队伍

30年来,李晓艳带着龙舞精神,带着田埂上泥土的芬芳走进了各种特色文化的大家园。“由我创意并和同事们成功创办的仪陇县‘离堆欢歌’文化品牌,是我们创新群众文化工作一个新的思路。”李晓艳说,其中,“离堆欢歌”春节民俗踏街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让龙舞重新回到了民俗表演的舞台,也给了她莫大的信心。

“为更好地传承此项民族传统文化,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努力把仪陇县龙舞传承基地打造成功,让龙舞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课余活动。同时,让龙舞精神成为培养孩子们团结、勇敢等德行修为的良师益友。”李晓艳告诉笔者,2013年10月,仪陇金龙舞被列入南充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我个人对龙舞有很深的情结。传承龙舞,不仅是传承民间技艺,还应该传承龙的传人所追崇的团结友爱、勇敢奋进等优秀人文精神和民族气节。”谈及未来传承之路,李晓艳说,她将采取多途径、多元化的模式进行普及和传承,“一是继续深入挖掘仪陇龙舞的精髓,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二是与现有龙舞队保持共享共建的模式,继续做好辅导提升和引领传承工作;三是努力打造龙舞传承基地,结合实际逐渐完善新的传承模式,展开普及和推广,打造一批特色龙舞队伍。”

新闻推荐

返乡创业做电商 致富路越走越宽

本报讯(唐甜特约通讯员唐明平)连日来,在仪陇县土门镇铜鼓乡洞磐沟村,90后周建康很是忙碌,检查、装袋、封件、贴签……几平...

仪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仪陇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