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即景区 细看朱德家乡变化大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5-11 01:18 大字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个个红色乡村,记载着革命历史事迹,沉淀着强大的精神动力。

即日起,本报推出“走进红色乡村 跟随老党员看变化”系列报道。多名记者将走进四川省各红色乡村,倾听当地老党员讲述红色乡村的辉煌革命过往,现场感受新村新貌。展现当地干群,凝聚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敬请关注。

红色名片

琳琅村,位于仪陇县马鞍镇,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诞生地所在。这里地处国家5A级景区核心区,村里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朱德诞生地和丁氏庄园。全村辖6个居民小组,916户,2879人;其中,有共产党员91人。该村为“全国文明村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最美古村落”。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景区+乡村 一体化发展

“我们村虽地处丘区,但这些年发展得好哇,多亏党的政策好。”5月7日,记者来到了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跟随着85岁的老党员朱贤书了解乡村的变化。

朱老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但精气神不错,谈及家乡这些年的变化,他提到了两个词——景区、家园。“景区的发展,带动着全村的发展。”他说。

琳琅村,位于马鞍镇琳琅山脚下,入村是一条玉带般的旅游公路,路旁绿树成荫,偶可见农房掩映其中……“五一节刚过,但我们这儿人气还是旺,每天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朱贤书带着记者一边参观,一边回忆过往。

1954年,朱贤书光荣入党,上世纪60年代他回到村里担任村组干部。这几十年,他经历了包产到户、粮食购销改革、进城务工潮等多个农村“大事记”,眼瞅着家乡从一个普通丘区农村,成功变身为国家5A级景区。

“今天,我们主要谈变化,但在我看来,我们村有变,也有不变。”朱贤书说,变的是,近年来随着景区和新村建设的同步推进,村里的路、房、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好的提档升级;不变的是,村里虽然和景区一体化发展,但仍然保留着传统村落、原生“乡愁”的环境。

“我们村农民的房子都是散居,但风格非常一致,都是黛黑色的屋顶,青泥色的墙体,这是大家按照村上要求,统规自建的。”朱贤书说,虽然地处景区核心区,但村里并未大拆大建,也没有一户农民迁出,仍然保留着乡村的原始风貌。

一产+三产 拓开产业发展路

一个村要发展,离不开产业。琳琅村的老百姓,过去只是单纯依靠粮油种植。而如今,由于景区的“加持”,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吃上了“旅游饭”。

朱贤书把记者带到位于琳琅村6组的朱德诞生地景点,与景点仅100米相隔,是村民张书斌经营的农家乐。这是一个上下两层楼高的大型餐厅,可同时容纳500人用餐。

张书斌是琳琅村最早搞农家乐的,早在2005年,他就带着家人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了120平方米的餐厅。经营十多年,他的农家乐不仅实现了年营业额上百万元,还为5名当地村民提供常年就业岗位。目前在琳琅村,共有20余家农家乐、12户民俗客栈。

而除了三产,琳琅村一产也并未偏废。“村里有三个产业园,两个柑橘园,一个种植精品苗木。”朱贤书说。目前琳琅村通过发展种植业和旅游业,解决了当地村民200余人就业。

文化+党建 打造红色美丽村庄

看到琳琅村的发展,朱贤书很是高兴,他说:“听说我们村已建成了省级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之前还是全国的文明村,下一步好像还要建设成红色美丽村庄。”

朱贤书的说法,得到了琳琅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波的证实。

“我们正在试点,相关实施方案已交给县委了。”朱波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包括了探索党建模式、改造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琳琅红色文化展示中心等“硬核”内容;同时,他们还将创作大型的红色剧目表演,打造红色精品民宿,并对朱德故居、诞生地等景点进行提升打造;并进一步对村容村貌进行优化提升。尤其是要美化森林景观,提升村里的生态环境。

“除了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我们还希望能够探路红色旅游的新模式。”朱波说,多年来,红色景区的“打卡”式旅游,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在琳琅,这里不仅富含红色文化,还有着多姿多彩的客家文化。目前,朱德故里景区提升工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子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

“这是我们的客博园项目。”朱波介绍说,该项目以非遗村落、大木偶剧场和客家宗祠等特色区块为主体,将打造一条客家文化轴线。“我们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本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吸引一些深度游、过夜游的旅客,从而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

新闻推荐

汉巴南高铁进入线上结构施工阶段

据新华社电记者日前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连接川陕革命老区的汉巴南高铁迎来施工关键节点——全线首片80...

仪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仪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