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绿色动能 琳琅村好生态变好“钱景”

南充日报 2021-04-19 10:42 大字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萍

作为仪陇县的热门旅游地,又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朱德故里景区的核心区,琳琅村与朱德故里景区实施“景村一体”发展,未搬迁一户农户,保持原著村落、原生“乡愁”环境,创建以“红色热土、宁静乡村”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品牌,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把景区建设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琳琅村“旅游+农林业、服务业、森林康养”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封山育苗造林 荒山变绿林

4月16日,记者前往位于仪陇县马鞍镇琳琅山脚下的琳琅村,沿途绿树成荫,百鸟鸣翠。目之所及皆是绿意,空气清新,俨然一座天然氧吧。

“如今的琳琅村森林覆盖率达68.9%,这是多年努力的成果。”村支部书记朱波从村委会办公室走出来,带着记者了解琳琅村的故事。

从2017年开始,琳琅村提前着手申报国家森林乡村,并于2019年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但在这之前,该村和朱德故里景区已做了大量绿化工作。

“曾经的琳琅山山顶光秃秃,只有杂草和坟地,零星几棵小树。”朱波指着身后的琳琅山向记者娓娓道来。70年代,当地家家户户都缺吃少穿,村上的土地种不出粮来,也没有柴禾烧。哪家要用柴都到琳琅山上去砍树,烧后的灰就倒进地里沃肥田,如此恶性循环,后来山上的树基本被砍光了,其它山头亦是如此。到了1990年,国家出政策给予补给,向老百姓供煤炭,并禁止砍伐树木,才有了转变。从这一年起,琳琅山开始封山育林,进行生态修复造林,镇、村两级发动村民上山种松树、柏树。

“村上推行承包地育树苗,育1株苗2分钱,一亩多地可以挣200多元钱。我当时20多岁,跟随父亲在家务农,也加入其中。”经过4年多时间,家家户户出劳力,琳琅山育苗造林面积达到了1000余亩,山上的树苗也长到了成人身高一般。1995年,琳琅村因造林绿化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但造林绿化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

2016年,朱德故里景区冲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对景区内基础设施等进行提档升级。其中,绿化了沿线景观道路1000亩,栽植了桂花、香樟、银杏、海棠、女贞等树种,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观赏景观。同时,景区以1亩地995元的租金,向村民租地造林绿化1200余亩,不仅增加了景区的含绿量和景观性,村民也增加了收入。

发展绿色产业 村民吃上旅游饭

从砍树伐木到封山育苗造林,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吃上旅游饭,从耕田务农到发展绿色产业,小到每家每户的生活转变,大到一个村庄的可持续发展,都浓缩在琳琅村的生态发展之路上。

2016年,该村引进业主建起脱贫奔康产业园2个,面积达800余亩,结合林下套种,每年效益达300多万元。村上部分村民通过在产业基地务工,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解决当地村民就业200余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3万元。如今,依托退耕还林等政策建立的柑橘、枇杷等经果林产业欣欣向荣,大部分当地老百姓都享受到了生态建设成果。

琳琅村还进行了整村风貌统一打造,家家户户前庭后院都栽上了柑橘、枇杷、李子、柚子等果树。至今,该村的家庭庭院绿化面积达1000亩,依靠庭院经济发展林家乐20余家,培育星级森林人家11家,农家民俗客栈12户。

位于月亮田的“红色农庄”是一家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林家乐,也是2星级森林人家,目前正在争创3星级森林人家。走进农庄大门,只见门联写着“勤俭办社”“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基因常温革命史回味艰苦岁月”。“红色农庄”的负责人张书斌是琳琅村最早一批返乡创业,吃上旅游饭的村民。每逢节假日、周末,张书斌的农庄生意火爆。

“乡村发展日新月异,村民共享绿色成果,为我村成功入选国家森林乡村打下了坚实基础。”朱波告诉记者,不但要争创,更要注重保护绿色成果,促乡村永续发展。

琳琅村森林覆盖面积达5800多亩,重要山头包括琳琅山、轿顶山、关刀山、狮登包、长凳包5个山头,每个山头都有护林员常年驻守巡山。同时,该村多年连续采用飞机防治森林病虫害,对村上的35株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文明村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省级四好村、省级最美古村落、国家森林乡村。今年,琳琅村成功入选全国“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当前正推进试点建设工作。

新闻推荐

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走红:把书念下去 然后走出去 不枉活一世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