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锵:一把剪刀剪出非遗一片天
何小锵(左二)进行剪纸教学。
□杨真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文/图
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能在视觉上给人以艺术享受。逢年过节,人们把鲜艳精美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是透明的玻璃窗上,渲染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仪陇剪纸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近日,笔者采访了仪陇剪纸非遗传承人何小锵,了解到他传承剪纸技艺背后的故事。
从小结缘
剪刀一握几十年
“其实我接触到剪纸,并非偶然。”谈到与剪纸艺术结缘的,何小锵告诉笔者,他的父亲何作霖是南充的剪纸大师,在剪纸艺术上颇有成就。从小耳濡目染,何小锵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父亲剪纸,我们兄妹几个就围坐在桌边仔细观察。”何小锵告诉笔者,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将剪刀和纸作为玩具,在边学边玩中得到启蒙。后来,父亲看何小锵真心喜欢剪纸,便开始教他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艺,这一剪一刻就是几十年。
参加工作后,何小锵仍然没有放弃剪纸。他说:“下班回家后,一有空就会拿起剪刀,剪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每天,我要花上几个小时反复提升自己的技术,有时,还为了赶一个满意的作品,通宵达旦地创作。后来,我选择将自己热爱的剪纸艺术作为职业,并选择到仪陇县文化馆工作,坚守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现在,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也正因为有这样好的环境,我才能把自己的兴趣当成事业来做。”
潜心创作
在传统上创新发展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能一味地模仿,还是需要自己去创作一些新的东西。”何小锵说,从小父亲便告诫他,艺术最重要的品质是创造,模仿得再像,要是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也不是好作品,缺少艺术价值;艺术最重要的品质,贵在创新,一味地传承却没有发展,也不会有好作品诞生。父亲的话,何小锵深深记在心里,这为他后来的剪纸艺术创新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剪纸的纹样大致上是一些人物、鸟兽、文字、花木等。”何小锵告诉笔者,“可能因为职业的关系,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就经常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遇到新奇的事物,我就会习惯性地构思。例如,见到一件很特别的元素,我就会想象一下如何将它剪成艺术品。”看到手中的一张纸被剪成人物、花木,何小锵都会陶醉其中。
何小锵说,剪纸看似简单,但还是要勤学苦练,没有捷径可走。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艺术。2009年7月,仪陇剪纸被四川省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非遗
分享剪纸艺术乐趣
何小锵的剪纸作品构图饱满、造型生动,浑厚中有细腻。“父亲年龄大了,眼睛不好使,无法再经常执剪制作。”何小锵说,他很高兴可以“接棒”传承仪陇剪纸技艺,希望通过分享让这门技艺在更多的人心中播下“种子”。
如今,何小锵作为家族剪纸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常常辗转于各个城市、农村和学校,进行剪纸技艺展示和传承。何小锵认为,剪纸教学要先让学生们上手感受,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剪出几个难度递增的作品,才能逐步体味到非遗文化的乐趣。
“剪纸作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仪陇新建的剪纸博物馆已于2019年11月初开馆。”何小锵告诉笔者,馆内共收藏作品600件,作品主要来源于父亲何作霖的捐赠,其时间跨度近300年,这些作品有清代剪纸花样、有肖像剪纸题材、书法剪纸题材、藏书票题材、火绘剪纸题材。“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作品,更多的人爱上剪纸、学习剪纸,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只要我还剪得动,我就会一直剪下去。”
新闻推荐
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能在视觉上给人以镂空的艺术享受。逢年过节,人们把鲜艳精美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是透明的...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