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年王桂林返乡创业养蛙稻蛙共生 生态养殖有“钱”景

南充日报 2020-11-02 04:11 大字

●邓斐 彭杰

“基地养殖的黑斑蛙销往成都、重庆、自贡等地,市场供不应求,我打算扩建稻蛙种养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近日,在位于营山县城南街道云雾村的致林稻蛙种养基地,业主王桂林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王桂林出生于1992年, 今年28岁的他是202亩稻蛙种养基地的老板。当天,王桂林将他与青蛙“结缘”的故事向笔者娓娓道来。

A 与青蛙结缘 90后返乡创业

王桂林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初中毕业便前往成都打工。经过打拼,王桂林不仅事业有成,而且组建了家庭。

2017年10月的一天,王桂林在农贸市场买菜时,看到有人在卖青蛙。“养青蛙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吧!”当天回到家,他通过网络搜索人工养蛙的相关信息,第二天便到仪陇马鞍养蛙基地进行考察,然后决定回到营山养殖黑斑蛙。他的想法得到了父母和妻子的支持。

说干就干!同年11月,王桂林在渌井镇封窦社区流转10多亩田地,搞起稻蛙种养项目。白天,他和工人们一起在田里干活;晚上,他阅读青蛙养殖方面的书籍,一边看一边记笔记。同时,他还抽空到成都青白江等地的养蛙基地当免费劳力,虚心学习养殖技巧。2019年初,王桂林将稻蛙种养基地扩大到52亩。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10月,王桂林养殖的第一批黑斑蛙被抢购一空,除去成本50万元,赚了10多万元。王桂林说,养蛙获利,这让他和家人信心大增,并决定扩大养殖规模。

几经考察,他于去年12月在云雾村流转土地150亩,成立致林稻蛙种养基地。

B 迎来转机 稻蛙田里获丰收

当天,笔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基地上方被白色网篷覆盖,150亩水田被划分成近200个长方块,每一个长方块就是一个青蛙饲养池,每一个饲养池里分布一条排水沟、一块稻田和一个食台。平常,青蛙都在稻田里活动,投食时,他们会跳到食台上来。

现实并不都是一帆风顺。今年初,王桂林投资100多万元刚把云雾村的基地打理出来,就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提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而黑斑蛙属于人工繁育的水生野生动物。”王桂林说,当时大家都慌了,“如果半路放弃,结局注定是亏。还不如冒险走下去,可能还有转机。”他壮着胆子搞起稻蛙种养项目。

他的坚持迎来了希望。今年5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通知,明确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等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当看到这个文件后,我们全家人激动得不得了。”王桂林告诉笔者。

“8月中旬开始销售黑斑蛙,现在销售接近尾声。”王桂林掰着指头算起账来,“今年基地产值700万元,除去各项投入,纯赚200万元没问题。”

如今,王桂林成为了父老乡亲口中的“青蛙王子”,致林稻蛙种养基地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蛙培训基地。不少重庆、达州、成都等地的创业人员慕名前来学习养蛙经验。

新闻推荐

音乐片《德高行远》拍摄完成陈小涛首次回乡歌唱伟人

本报讯(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驰文/图)10月22日记者获悉,央视摄制组近日赴仪陇县完成音乐片《德高行远》的拍摄,正在紧...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