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南充深入农村开展就业扶贫培训 掌握一门新技术 稳定增收有保障
●本报记者 李奎
“在家乡上班,不仅照顾了家庭,收入和沿海相比也差不了多少。”8月17日一大早,鲜有灵同往常一样,走进南充三环电子有限公司上班。
鲜有灵老家在仪陇县回春镇老木垭村,家庭贫困,外出打工因缺技术、文化低,只能干些苦力活。2017年,仪陇县开设扶贫专班,经过2个月数控专业培训,鲜有灵拿到中级工证书。掌握一门技术后,鲜有灵被南充三环电子有限公司录用,每月收入5000多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和实现不返贫,南充把提升技能水平作为群众脱贫不返贫的措施,2016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就业扶贫培训31796人次,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供了技术支撑。
“有了一门技术,在工地上‘吃得香’。”8月17日中午,南部县东坝镇杨家坝村贫困群众宋富平与儿子宋晓波聊完电话,喜形于色。
宋富平说,由于缺技术,儿子以前在工地干苦力活,非常辛苦。2018年,村里根据宋晓波的意愿,推荐他参加就业扶贫焊工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宋晓波拿到了中级工证书。
怀揣证书,找工作容易多了,收入也增加了一大截。目前,宋晓波在南充市双创中心项目工地当焊工,一个月收入6000多元。
“通过技能培训,村里有30多名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找到了新工作。”杨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周映刚说。
据了解,南部县积极实施就业培训工程,力促“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人、脱贫一户”,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实施技能培训,再实施转移就业,或者是发展种养业,助力群众实现增收。
“麻辣爽口的毛血旺起锅咯,撒上葱花和蒜粒,再浇上滚烫的菜油……”日前,顺庆区新复乡长远沟村党群活动中心外的院坝上非常热闹,当地20多名农家乐业主和村民现场接受厨艺培训。
“要将大蒜两头切除,烹饪过程中才能散发浓郁的蒜香味。”“待油温90摄氏度左右,将四季豆迅速下锅翻炒,表皮打皱立即加入炒好的肉末、冬菜。”南充市烹饪协会会长谢君宪左手掌锅、右手持勺,向村民详细讲解厨艺技巧,现场传来“叮叮当当”锅勺碰撞声和村民们的赞叹声,空气中飘散着阵阵菜香味。
一番忙碌后,冬菜肉末四季豆、鳝段粉丝、毛血旺陆续出锅装盘,不仅香味俱全,而且卖相十足,村民们品尝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下乡开展厨艺培训,提高农家乐业主和村民的烹饪技能,为村民创业搭建学习平台。”谢君宪说,在顺庆区总工会、南充市职工大学等部门(单位)组织下,已下乡开展现场教学20余场,通过培训,将当地美食与旅游有机结合,让村民掌握一门手艺,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贫困群众不缺勤奋,缺的是技术。”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一名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充打造出一支知识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技能培训,为群众提供技术和技能指导,帮助群众实现技能成果转化,提高收入。2016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就业扶贫培训31796人次,占就业培训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8月13日,记者在仪陇县永光镇龙头村看到,家家户户院坝里的水泥地上铺晒着玉米棒,屋里和屋檐下到处堆着金灿灿的玉米“小...
仪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仪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