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发展+绿色发展 川蚕桑产业园稳步升级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6-18 06:32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佳

6月12日清早,仪陇县铜鼓乡廖家沟村村民廖千忙着组织工人对蚕房进行清洗消毒。今年年初,他在仪陇县蚕桑现代产业园内流转了147亩地发展蚕桑种养,并与当地龙头企业签订订单。“过去养蚕都是单家独户,现在都是规模化了,前景好、效益佳。”廖千说。四川,是国内蚕桑优势产区。2019年,全省蚕桑总产值达86亿元,同比增长7.5%。而今,立足园区建设,四川省正积极助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并不断向绿色、多元化方向发展。

模式

政府搞好基础建设大企业有机衔接小农户

亮点:通过园区建设,可有效补齐桑园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化养蚕、资源化利用、专业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短板。

目标:今年,四川省将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基地的重要抓手,形成省、市、县梯次推进建设格局。

今年,是廖千规模化养蚕的头一年,却突遇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批次养了18张床,一共产茧820公斤,最终售价为40.6元/公斤。”因为有订单,他心里并不慌,而且由于质量不错,其蚕茧售价高出市场平均水平15%左右。

收购廖千蚕茧的是四川布碧丝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仪陇县蚕桑现代产业园引进的三家龙头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在仪陇铜鼓乡、土门镇的8个村已建成核心基地1万亩,并开展了从种桑、养蚕到缫丝、印染再到成衣制造和出口的服装全产业链业务。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手工劳作为主、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的传统蚕桑产业面对着缺人、缺技术、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和茧丝品质产量不稳定等窘境。

如何转型升级?适度规模化发展是出路。

“我们的园区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技支撑、农户参与。”仪陇县蚕业站站长吴小康表示,作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仪陇县蚕桑现代产业园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政府建设园区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企业打造标准桑园、蚕房后就地返包种养能手经营,并提供相应的农资、蚕种供应,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等。

“通过园区建设和主体培育,建立起合理的联农带农机制,从而有效实现产品的质量提升。”吴小康说,仪陇素有种桑养蚕传统,过去是零星种桑,千家万户养蚕,而今则是适度规模化种植养殖。待到园区全面投产后,年可养蚕15万张,生产蚕茧6000吨,蚕桑种养及其他套种农业总产值可达3.1亿元以上。

“通过园区建设,可以有效补齐桑园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化养蚕、资源化利用、专业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短板。”省蚕业管理总站副站长朱洪顺介绍说,目前四川省新建高标准桑园均超过1万亩,有力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四川省将继续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基地的重要抓手,指导各重点市(州)、重点县创建一批市(州)级、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形成省、市、县梯次推进建设格局。

路径

构建多业态全产业链 做好蚕桑农产品加工

亮点:目前,四川省的蚕桑产业正向资源多元化利用方向发展,一棵桑树的叶、果和枝条可以发展出三个产业。

目标: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开展蚕桑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不断扩大蚕桑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进入夏季,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广孝寺村的桑园内仍然不乏农户忙碌的身影,这里桑树抽枝长出的嫩芽不用作养蚕,而是制茶。

回顾传统蚕桑产业发展,产业链条单一为其突出特点。多年来,人们种桑即为养蚕,养蚕即为造丝。如今,四川省的蚕桑产业正向资源多元化利用方向发展。“我们将产业链前移,一棵桑树的叶、果和枝条也可以发展出三个产业。”朱洪顺说。

看桑叶,嘉陵区的桑茶面积已达2.5万亩,建成了国内首条1000吨桑茶、桑叶粉生产线,开发出的桑叶香飘国内外。

看桑果,德昌县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发展果桑产业,当地不仅推动桑果产地初加工,开发桑果食品、饮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还开展桑果产品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产出的桑果鲜果外销北京等20多个城市。另外,当地以桑果采摘、蚕桑丝绸文化、蚕桑科普为主题的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看桑枝,体现的则不仅是多元化利用,更是绿色发展。

作为桑树的副产物,在环境保护被重视的今天,如何合理有效处理桑枝条成为蚕桑产业发展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四川省一些地方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珙县恒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产40万袋食用菌,其中很多食用菌的菌袋都是由一般树枝和桑枝条混合而成。“香菇的菌袋中桑枝条可占40%,平菇的菌袋中桑枝条占比可达100%。”合作社负责人杨花军说,用桑枝条做栽培原料,不仅可以保证绿色安全,而且成本更低。

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川省宜宾、凉山等地生产桑枝食用菌,年产量达5万吨。而涪城、中江等地也通过利用桑枝生产有机肥、生物质燃料,有效变废为宝。

下一步,四川省将围绕桑果、桑枝、桑叶、桑园土地和蚕桑文化等大宗资源,继续推进产业化开发利用。通过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建设基地,鼓励支持开展蚕桑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不断扩大蚕桑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重点

推广优质关键技术为“猪粮安天下”贡献力量

亮点:传统蚕茧交易随意性较强,而今,四川省蚕桑产业要提质增效,就必须持续推广优质蚕茧生产技术。

目标:按照省上要求,在桑园开展立体种养,能够更好实现粮经统筹,更好服务粮食安全和生猪稳产保供。

产业的发展,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传统的蚕茧交易秉持的是眼观、手摸和口喊,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而今,四川省蚕桑产业要提质增效,实现优茧优价,必须持续推广优质蚕茧生产技术。

“首先就是蚕桑新品种的推广。”朱洪顺介绍说,目前在四川省有“川桑98-1”“川山×蜀水”“芳绣×白春”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蚕桑品种,蚕品种使用量已占到全部总量的1/3左右,桑品种推广面达到90%以上。

其次是完善蚕桑优质关键技术。记者了解到,四川省正大力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动上蔟、售茧仪评定级等技术,这些技术目前在省内蚕桑主产区覆盖面达95%以上。与此同时,四川省蚕桑新机具、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步伐也在加快。

而除却本身提质增效外,四川省的蚕桑产业如今也在为全省的“猪粮安天下”贡献力量。

6月12日,在仪陇县蚕桑现代产业园,记者看到一株株半人高的桑树旁,间作了一行行矮株植物,听当地村民说这是今年新栽的大豆。

“桑园内间种粮食作物,不仅可提升基地的亩均收益,还可增加粮食产量。”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友洪告诉记者,蚕桑产业的特点在于当年种、当年养、当年见效益。种养蚕桑一年亩均收益约6000-7000元,如果间种大豆、花生、马铃薯等,亩均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

据了解,四川省目前在多地推广桑园宽窄行栽植,通过充分利用冬季伐条后桑园宽行空间开展立体种养,以实现“夏秋是桑园,冬春是良田”。而通过冬春间作蔬菜和粮食作物,桑园饲养土鸡,亩均收入可增加2000余元。

“按照今年省上的要求,粮食作物要扩面,经济作物主要是提质。我们在桑园开展立体种养,能够更好实现粮经统筹,更好服务粮食安全和生猪稳产保供。”朱洪顺说。

新闻推荐

30 万余张消费券“兑”出消费新热点

南充市一季度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2余亿元30万余张消费券“兑”出消费新热点“1227商业街”是南充市顺庆区重点打造的...

仪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仪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