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个“世界环境日”看环境治理 3年时间 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468起

南充日报 2020-06-05 01:29 大字

●本报记者 罗琴

6月5日, 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近年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南充市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环境执法工作。在系列环境执法工作推动下,南充市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6月4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6月1日,南充市主城区PM2.5浓度为4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0%;PM10浓度为6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4%;达标天数为140天,优良率为91.5%,同比上升8.0个百分点。

严管重罚 “零容忍”环境违法

4月7日,市生态环境局对仪陇县大风乡某页岩砖厂开具了《南充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原来,在去年底的一次现场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该厂存在采矿区裸土未全覆盖,部分覆盖区域防尘网已损坏未修复,以及原料堆场堆存有大量砂土、原煤等物料,未加盖篷布等环境违法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对该厂作出罚款8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伟明介绍,2017年至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对环境违法问题立案1468起,下达处罚决定书1359件,处罚金额9755.43万元。查处的五类重大案件中,按日连续处罚6起,查封扣押73起,限产停产113起,移送行政拘留43起,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3起。

近年来,南充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环境执法工作。

2018年5月28日,高坪区某废旧塑料加工厂将32.66吨危废机油非法出售、转运至宁夏吴忠市,其非法转运转移在途经陕西宁强时被挡获,该案随即被移交南充立案查处。

经鉴定,该车32.66吨油属性为危险废物。经调查取证,该企业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无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收集经营活动、将危险废物提供给无经营许可证单位经营的证据链得以锁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规定。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对该企业作出行政处罚13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3万元的决定。

加大力度 打好三大保卫战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背后,是不断加强三大保卫战力度的结果。

为了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市生态环境局针对重要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先后开展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砖瓦行业和秸秆禁烧等专项执法行动。去年,南充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6位,其中PM

2.5

平均浓度4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较省下目标低3.8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8.2%;PM 10

平均浓度6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1%;优良天数率89%,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较省下目标高4.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5.8%。

为了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配合生态环境部对南充市县级以上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督查和“回头看”,促进县级饮用水源环境问题整治,确保了饮用水源环境安全。截至目前,主城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30.56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6县(市)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污水处理率达82%以上;9个省工业园区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顺庆区潆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将于9月底建成投运;全市最初规划建设406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建291座、在建77座,污水处理率约62%以上;近三年,取缔关闭入河排污口108个,新增(改造)城市配套污水管网391.4公里,治污项目建设取得较大实效。

在助力打好净土保卫战中,重点对2017年至2019年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19个重点行业排污单位持证情况进行执法检查。配合生态环境部“2018”清废行动及“回头看”活动,积极开展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泥处置和废铅蓄电池等专项执法行动。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推行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及联网工作,适时监测企业生产状态、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对异常数据做到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处理。

新闻推荐

仪陇县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本报讯(记者冯方雄)近日,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面向中国县域基层行政单位,开创“百县榜单工程”,发...

仪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仪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