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暂时的,困难也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老刘和他的理发店
●本报记者 谯灵敏
4月5日一大早,老刘拿着消毒液在店里东喷喷、西喷喷。做理发师16年,他还难得有这样的清闲,在店里当起了“打杂”人员。老刘全名刘琦,34岁,在南充自主经营理发店已5年,因性格友善,顾客和店内的员工习惯称他老刘。
“复工已经一个多月,但客流量还没有完全恢复,一闲下来就只能‘打杂’了。”说着,老刘随即又转身忙起手上的事。老刘的店位于顺庆区惠民街,是一家两层楼的复式小店,店面不大却干净整洁,一楼是理发造型区,二楼是洗发护发区。老刘既是这家店的老板,也是店里的明星发型师,由于理发技术好,他成为很多顾客的“御用”发型师。
按照惯例,老刘每年会营业至农历大年三十,晚上送走最后一名客人、打扫卫生后,他便回到家中与父母妻儿一起做年夜饭,欢度春节。1月24日,今年的除夕夜,也是如此。正月初一,老刘开着车子,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仪陇老家走亲访友。“当时,看新闻得知不少地方发生疫情。”老刘回忆,因担心被困在老家,他不得不提前结束探亲之旅,正月初三就踏上归程。
正月初四,原本是复工的日子,很多顾客和老刘约好,要来做头发,但老刘失约了。受疫情影响,复工的日子一推再推。“我的微信、电话每天得花不少时间回复,顾客都在问什么时候开门。”老刘说。
17岁时,老刘接触理发行业,闯荡深圳、福建,从每月三五百块钱工资的学徒,到拥有自己的理发店。这些年,老刘没干过其他行当。2015年,老刘29岁,父母都急着催他成家,老刘也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于是,他回到南充,盘下这个门店。在这期间,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爱情事业双丰收。因为老刘做事踏实、从业经验丰富、理发水平稳定,所以他很快拥有了一大批“粉丝”。
与老顾客的催促相比,老刘年后开工的心情更加迫切。店面的房租每个月就是好几千,除此之外,老刘还按揭了一套房子和一辆车子,再加上两个孩子、双方父母的花销,“保守点估计,每个月固定开销就是1万多。不开门营业,全家一分钱的入账都没有,说不着急那是假的。”
疫情发生后,老刘每天刷着手机,关注疫情动态。2月23日,在得到街道办的应允后,他马上按照相关要求,购买消毒液、体温枪、登记表等物品。第二天天还未亮,他便直奔门店,打扫卫生,在店门口贴上了“未戴口罩、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在门口摆起了一张小桌子,每位到店的顾客必须测量体温、做好登记方可入内。
2月24日,是农历二月二,民间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民俗传统。往年,这一天是老刘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100多名客人,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10点都无法歇业。“今年,当天只接待了30来人。”老刘说,这一方面是由于市民经常宅在家中,理发、造型的需求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也和店内的接待能力有关,复工之初,店内加上他只有两名发型师,“根本忙不过来,又不能因为几个钱去糊弄客人。”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前段时间。
老刘和记者正聊着,不知不觉间已到上午10时。这时,一名妈妈带着10余岁的儿子走进店内,老刘马上停下手中的活,示意客人坐下。“你这头发怕是有一个多月没剪过了哟。”“就是,就是!”“想要个啥发型?”……戴着口罩,几人你一句我一句交谈起来。在老刘理发的间隙,店内已经来了好几名客人,有的是要理发,有的是预约烫发。
“疫情是暂时的,困难也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老刘说,目前,店内的生意正逐渐恢复,员工也基本复工到岗了。新的一年,他将不断学习,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争取在理发行业干出点名堂来。
新闻推荐
宋朝华在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总结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增强信心 决战决胜 妥善处置 坚决谱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姊妹篇”
(记者张春华)4月2日晚,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总结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宋朝华出席会议,强调要...
仪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仪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