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两千多首古典诗词,耄耋老人陶汉民:“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诗词对话”
●尹小丽
74岁开始创作诗词,80岁出版个人作品集《茶楼香韵》。日前,笔者采访了这位以创作诗词为乐的81岁老人陶汉民,他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神风貌让人敬佩。
退休后爱上诗词创作
1938年,陶汉民出生于内江市资阳县。1961年,他从重庆师院中文系毕业后,来到仪陇支教。“我先后在仪陇师范和仪陇二中教书,一教就是三十多年。”2000年退休时,因为不适应退休生活,他又到南充市一所高中教了几年语文课程。
陶老告诉笔者,工作时把精力全部放在教育事业上,没有时间培养爱好,闲下来的他只有进茶馆,喝茶聊天,但精神上没有寄托。
“我从小就喜欢宋词,经常背诵李清照、苏东坡、辛弃疾等词人的词。我想通过写词来记录生活,抒发感情。”于是,写词便成为他晚年的爱好。
一本词谱,一杯茶,一支笔,一张纸,2012年夏天,74岁的陶汉民开始了诗词创作。从那时起,诗词对于他来说,是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写词记录美好生活
初学填词时,他通过学习词谱,研究字句定额、声韵安排、词调来源后,按照每一种词牌的格式来填。“在研究词谱基础上又熟读唐诗、宋词、元曲,吸取精华,进一步懂得格律平仄。”陶老说。因为有足够的生活阅历与语文教学经验,诗词创作渐入佳境,信手拈来是常有之事。
陶老说,平时填词大多取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或身临其境时的灵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生活、城市、乡村乃至国家大事等方面的内容,我都付诸笔端。”
“我还记得初来仪陇老县城时的情景,几点灯火,房屋则是低矮、破烂不堪的木板房。”如今陶老目睹了县城的巨大变化后,感触良多,写下了《临江仙·小城春秋》:“昨日小楼今大厦,抬头不辨西东。半城风雨半城红。黄昏催日落,灯火淡长空。满目琳琅人气旺,往来行色匆匆。男人如雨女如风。”
去年,陶老到仪陇黎明村等脱贫村采风时,感受到农村的巨大变化,又即兴创作出《清平乐·新村诗画》:“新村何处?笑指康庄路。怪石奇峰添雅趣,流水小桥诗句。房前屋后桑麻,小园瓜果篱笆。燕子剪开广庭户,卷帘美女窗纱。”
“一年得词四百余首,现在总共写了两千多首古典诗词了。”陶老的词包括歌颂祖国的豪放词,也有描写乡村小景的婉约词……词牌不一,题材多样,风格多变。
传承弘扬诗词文化
陶老说:“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诗词对话。”因为热爱,他常常废寝忘食。有一年冬天,为了推敲一两个字,他走在路上冥思苦想,不知不觉间竟把烟头扔进了衣服口袋,口袋因此被烧了一个大窟窿。如今这件被烧毁的衣服被陶老珍藏在家,留作纪念。
随着创作渐入佳境,陶老的名气越来越大。他还被仪陇中学、宏德中学等学校请去给学生讲授诗词写作体会。
“不论是诗词创作还是写文章,首先要积极生活,善于观察。”陶老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不善于观察生活,创作就是空对空,因此创作要从热爱生活开始。此外,没有深厚的感情和文学积淀,也写不出好作品。
“好的诗词能传递真善美。希望通过一己之力,感染周边人或孙辈,传承弘扬我们的传统诗词文化。”陶老说。
新闻推荐
8月10日,记者在仪陇县经开区西阳坝工业园看到,园区一马平川,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运送原料和产品的车辆络绎不绝。仪陇县...
仪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仪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