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铭:教育一线“传帮带”

南充日报 2019-03-11 02:31 大字

●李斌

初春天气,乍暖还寒,仪陇县炬光小学校却暖意融融。“你真是一个思维缜密的孩子,你的发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本文的新思路……”一间教室内,一位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的女教师正在上课,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

教室后边坐满了前来听课的教师。原来这是仪陇县“帅乡英才”、该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唐莉铭老师在该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送教下乡 帮偏远乡镇培养优秀教师

“听了唐老师的课,我才发现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炬光小学校青年教师钟伟边认真回味边完善笔记。像钟伟一样,该校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比较多,对课堂和课堂改革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如何为年轻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舞台,给偏远的农村学生提供全新高效的课堂?唐莉铭从2012年加入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后,就和所有工作室成员一样,不辞辛苦奔波在教育一线。

繁重的教学任务,频繁地“送教下乡”,让瘦弱的唐莉铭忙得不可开交。许多人劝唐莉铭不要一直都冲锋在一线。她却认为,“送教下乡”是难得的经历,是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况且,偏远乡镇的学生更需要优质的教师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

“通过面对面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师在专业成长和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与途径。”通过“送教下乡”活动认识唐莉铭老师后,如今依然与其保持联系沟通的马路小学教师龚书告诉笔者。

诚心分享 手把手帮助新教师

与现在的管理班级有方比较起来,新政镇初级中学教师王鑫也曾经迷茫过。2011年,她刚到学校,由于一线从教经验不足,在名师汇集的学校里,王鑫一度感到迷茫和彷徨。

唐莉铭主动和王鑫结成“传帮带”关系,帮助王鑫钻研教材、制订学期授课计划等。“我的课,唐老师几乎每堂都主动来听,听完之后,一起帮我发现其中的问题和闪光点。”从曾经的忐忑不安到游刃有余,后来王鑫执教的《紫藤萝瀑布》荣获南充市初中语文竞教一等奖。

同校教师高凤鸣也感触颇深。“突然接到上公开课通知的时候,心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高凤鸣第一时间找到唐莉铭寻求帮助。“认真钻研教材,多设想几套教学方案,根据课堂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教法。”唐莉铭和高凤鸣一起钻研教材,探究内容,一次次地完善结构。苦心人天不负,高凤鸣在2012年、2013年、2016年参加南充市教育部门举行的竞教活动均荣获一等奖。

此外,唐莉铭和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涛老师还经常组织“同课异构”等听评课活动,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帮助更多教师。

自成风格 让学生快乐学习

唐莉铭一直把教育看成是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并全身心投入,孜孜以求地研究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学生学得好,才是好课堂。不断探索的唐莉铭认为,教师语言风趣幽默,让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每节课都有新体验,每个学生才能快乐地学起来。

唐莉铭注重对学生的评语,里面总有她热切的期望在涌动。“下次你会做得更好,对吗?能不能给老师一个满意的回答?”在鼓动的同时唐莉铭也习惯用问句,促使孩子们与她对话交流。他们会很认真地在评语下写道:“我一定会做得更好,老师,相信我吧!”“暖心评语”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之桥,强化了学生的优势潜能,为他们砌好了上进的台阶。

蓦然回首,一串足迹,一路风景。唐莉铭2010年参加全国首届“志公杯”中学语文竞教获一等奖;其主研课题《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获南充市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仪陇县“帅乡英才”。

“作为一名教师,许身孺子终不悔,一片爱心育桃李。我将始终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苦也苦过,累也累过,但我无怨无悔,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唐莉铭平淡的话语中透露出最质朴的理想。

新闻推荐

田间传技 及时移栽玉米苗

响滩村玉米移栽现场。本报讯(张明贾俊忠特约通讯员唐明平文/图)3月1日,笔者在仪陇县双胜镇响滩村看到,田间地头一派繁...

仪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仪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