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方式的变迁

南充晚报 2019-01-09 01:19 大字

□ 唐刚(铜仁)

一天,刚满4岁的儿子让我给他买个电话手表。 电话手表买回来了, 他戴上后,那股高兴劲就不用说了。先把我安排在卧室里给他打电话, 然后自己去客厅接电话;电话打通后,更是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说“喂, 你是哪个? 你在干什么……哦,那挂了啊。”乐此不疲地给我打了十多次电话,通话内容一模一样。

看着小儿玩得开心, 我在感叹如今小孩幸福之余, 不禁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一些事、一些人。

我出生在仪陇县的一个小山村。父亲先在嘉陵江边国有运输公司当工人,后因单位效益不景气,在广东、成都等地务工多年,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从小随母亲在农村生活。 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我从记事起,就帮着家里打猪草、放牛和做农活, 一直到七八岁去村里小学读书。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三间土坯房,一间用于孩子们读书, 一间是村委会办公场所,另外一间堆砌着村上的杂物。老师则是一个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体育等什么都会教的“全科”代课老师。

那时,父母的联络方式是书信。父亲虽小学未毕业,但靠自学认识了不少字,写信基本没有问题。 父亲的书信大概分为三段,首先是问问家里的情况,问问我和姐姐的学习情况, 再写自己在外务工的情况,活儿有没有、吃住惯不惯等,最后会说一些安慰母亲辛苦操劳的话语。

每一次收到信, 母亲都会在镇上邮政所找一位先生,读信、回信。那时候,邮政所门口有一种营生,就是替人读信,然后再写好回信,收费不贵。因为不识字的农村人较多,先生们的生意尚可。

书信虽然写得多, 表达得全, 却特别慢, 信寄出后差不多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到。 如果遇到急事怎么办呢? 那就是发电报。小学三年级,外公去世。母亲急忙去给父亲发了电报。内容只有“速回”两个字。电报快,但是收费可不便宜,一般非紧急情况不用。收到电报后,父亲三天就赶回家了。

1997年,我小学毕业,到了镇上寄宿制中学继续读书。那时候村里通了有线电话,由于昂贵的初装费用, 村里装电话的人特别少。父母的联络方式也有所变化。一般都是父亲用公用电话打给村里有电话的人家,让其通知母亲前来接电话。父亲估计母亲已经走到那家后,又再打来电话。接一次电话,那家人收费一块钱。

较之于写信,有线电话方便快捷多了。渐渐地, 身边个别同学有了BP机。BP机没叫多久,就被大哥大、小灵通、手机代替了。不过大哥大是老板专用机, 小灵通在我们落后山区并不灵通, 农村基本上没有信号覆盖,手机也大多是炫耀的贵重物件,挂在腰间,走起路来也多了几分神气。不过,BP机、大哥大、小灵通,我们家都没有。

2000年,父亲因我考上了县城唯一的省级重点高中, 奖励我一部二手手机。那时候的手机之于我, 也就是看时间的功能。因为打电话很贵,接电话也要收费,还有不菲的月租费,回到农村家里根本没有信号。好在没多久,手机坏了,也就不需要付月租费了。

2004年, 我考入贵州遵义师范学院。迫于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随父亲到了山西太原,在工地上做起苦力。

离父母远了,联络就更多了,联络方式也更多了。大学寝室安装有座机,免费接听电话,购买电话卡即可打电话,费用不贵。普通手机不再是奢侈品, 学校周边应运而生了不少的电话吧、电话亭。父母没有舍得给自己买一部手机, 每次都用公用电话打给我。如果我有事情,则是发一个信息给父母工地上的包工头,请他代为转告。

光阴似箭,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毕业后, 我来到铜仁市江口县梵净山下一个民族乡,当了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

父母不再外出务工, 回到仪陇老家生活。这时,父亲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我们的联络更方便快捷了。

父母始终没有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他们是想落叶归根了, 回到生活大半辈子的地方,因为那里才是他们心灵的归宿。

2018年,父母在老家修新房子。每天下班后,我都会习惯性地打电话了解情况,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父母也会打电话给我,咨询有关房子的设计布局、材料选择等意见。偶尔姐姐回娘家,就拍一些照片给我,并通过微信视频让我看一看房子修建进度。

光阴荏苒,离开家乡快二十年了,每每回想起和家人聚少离多, 些许场景历历在目。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和家人的联络、交流已经不是问题了。

如今,家人和亲戚都买了智能手机,用起了微信, 建起了微信群聊。 虽然身在异乡,但大家经常在群里聊聊天,晒晒照,报个平安,亲情没有因为距离而疏远。每逢春节,走亲戚时会先在群里商量个行程计划,想给小孩发点压岁钱,给老人孝敬糖钱,就在微信里发个红包。

新闻推荐

食用蜂蜜也有讲究,“永久保存”不可信 食用野生蜂蜜 可能会中毒

■天府早报记者赵霞实习生刘宇很多人都知道,蜂蜜被称为纯天然的营养品,尤其是在冬季到来的时候,由于人的运动量减少...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