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见字如面 今朝天涯若比邻

南充日报 2018-12-05 03:28 大字

●本报记者 罗虹/文 张力/图

58岁的杨晖拿着手机,跟远在深圳工作的女儿视频通话。

“40年前,我给父母联系只有信,寄出去半月才收到;现在跟女儿联系,天涯若比邻……”杨晖感慨地说,这在40年前是想不到的,40年来,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讯更是日新月异。

从书信电报、固定电话,到BB机、移动电话鼻祖“大哥大”,再到数字手机、智能手机,通讯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仅如此,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通讯靠吼”的时代 车马很慢书信很长

“出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杨晖以调侃的方式打开了话匣子。

58岁的杨晖是顺庆区大北街某小区住户,老家在仪陇县立山镇。仪陇县位于川东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杨晖老家房子就在半山腰。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什么事情要通知山对面的亲戚,大人就站在院坝里,一鼓作气,张开大嗓门便喊,喊声后还有一圈一圈的回音。十里八乡都知道你喊的什么。”杨晖说,父母在田地里干活,孩子在家把饭做好了,也要扯开嗓子“通知”。

1978年,杨晖远赴新疆参军,和家人联系就不能喊了,只能通过绿邮筒书信,或者有急事时发电报。

那个时候,杨晖每个月都会写信回家。当时的信封分为两种,一种白色的,是普通信件,一种为牛皮纸信封、中间有一条红线,为加急信封。普通信件只需要贴一张八分钱的邮票,而加急信件则需要2角钱。“一封信寄到家里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等收到回信,就又过去了半个月。”杨晖说,当时送信车常会经过部队驻地附近,每次他和战友远远看到送信车路过,心里都特别高兴,还有些许期盼,因为看到信,就像看到了父母。

在杨晖的印象中,他只收到过一次家里发来的电报,而他这唯一的电报让他至今印象深刻:“冬月二十三结婚,速回”。简短的语言,就如同严父的话语,“父亲传来的这份电报,简简单单9个字,花了10元钱,好贵。”杨晖说,电报发出一般两三天就能收到,但是电报按字收费,所以不是重急事件一般不会发电报。

90年代后,固定电话逐渐多了起来,由于偏远,村里只有村党支部书记家里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他想和家人通电话,需要先打到村党支部书记家里预约时间,村党支部书记再用广播通知家人按时来接电话。

即时通讯时代 “大哥大”成身份象征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计划经济刚刚转轨,一些在国外常用的电子产品进入中国后则成了高科技的奢侈品,代表奢侈和时尚的通讯产品估计非“大哥大”莫属了。

“大哥大”也随着南充第一批下海做生意的人带进了南充市场。

“开着桑塔纳,拿着大哥大,钱包一打开,百元一沓沓。”说起“大哥大”,第一批下海经商的顺庆区金台镇人孙磊算得上是南充当年第一批“大哥大”用户了。1990年代初,发家致富的孙磊把企业开在了南充,当时南充还没有兴起“大哥大”市场,他就托朋友从成都买回来一个。“我记得很清楚,电话本身2.1万元,入网费6000元,预存话费1000元,一共花了我2.8万元。”孙磊说。

“谈生意,一般约在茶馆里,一坐下来就把‘大哥大’立在桌子上,能够为谈生意增加不少筹码。”孙磊说,当时使用“大哥大”,显示身份象征的需求远远大于通讯需求。那个时候,走在街上,适当的时候拿出“大哥大”,用嘴拉出长长的天线,花上一元一分钟的话费,在人群里喊上一句“喂!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便能引来无数惊羡的目光。

可以实现即时通讯的“大哥大”在当时是富起来那批人的专利,同时期出现的BB机和公用电话价格则低廉得多,一时间,满街都是裤腰上别着BB机的人。BB机和公用电话的普及,使得人们通信便捷了很多。“一旦BB机响了,知道有人在呼你,然后就近到公用电话亭及时回复过去。”孙磊回忆说,当时人流量集中的人民中路和五星花园是公共电话亭最多的地方,人民中路街边就有五六个。

“大哥大”没流行多久,黑白屏数字手机以其亲民的价格和便携的优势,逐渐占据通讯市场的主要地位。“那时南充的手机市场已经逐渐形成,就在现在的人民中路。1998年,我在人民中路通讯市场买的第一个手机,就是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花了2980元。”孙磊说,后来进入21世纪,通讯方式就更加便利。

智能手机时代 电话成了“生活秘书”

“现在出门,我只带钥匙和手机。”10月26日晚,“90后”女孩王敏下班回家,她用手机叫了网约车、订了外卖,在车上还追了她喜欢看的《延禧攻略》。

说起手机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王敏直言如今她已经离不开手机了。“在线支付、网购、网上理财、买票、预订酒店、预约网络车、使用共享单车、生鲜外卖送货上门等等,智能手机提供的相关服务日益多样化,我们享受到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王敏说,现在出门什么都可以不带,就是不能不带手机。

不仅年轻人离不开手机,像杨晖这样上了年纪的人也离不开手机,比如他与女儿联系,就主要依靠手机视频来实现。

12月2日,记者在人民中路看到,移动、联通、电信门面林立,各种吸人眼球的广告牌五花八门,三星、苹果、小米、华为等各大品牌手机均有售卖。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手中都拿着手机,或聊天或打电话或手机支付,手机提供的各类服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从单一的通信工具,演变成了人们的“生活秘书”。

通讯事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通讯行业的努力。“我们确立了加快融入南充城市发展的战略,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经济、社会互联网化发展的创新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目前,4G网络覆盖全市所有行政乡,城区所有宽带在接入小区时实现了光纤接入。”市内一家通讯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川东北通信枢纽进入主体大楼施工阶段,预计2019年4月完工,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为南充本地提供经济社会信息枢纽综合型支撑。

如今,通讯公司发展迅猛,就拿该通讯公司来说,自1999年进入南充市场后,该公司从最初的2万多用户发展到目前200多万用户。目前,三家通讯公司,在南充形成了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通信网络,信息网络使远程教育、远程办公、网上购物、就医、娱乐等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生活的便捷。

新闻推荐

婚变酿命案 男子冲动杀前妻

■何嘉武南充晚报记者何显飞一对“夫妇”的亲属始终无法联系上他们,便赶到其家中查探,发现女子已死亡,男子身受重伤,遂将...

仪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仪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