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规划发展,泸州市长江小学应运而生 新起点谱写新篇章

泸州日报 2018-05-18 09:48 大字

■本报记者 廖强

随着城市向江南新区推进,以及茜草街道规划发展,一所高品质的学校应运而生——泸州市长江小学。

长江小学曾是长江学校的小学部,旧校区位于茜草街道坝心社区,在茜草整体搬迁新建的大背景下,长江学校在酒谷大道一段开始重新修建,并将九年制义务学校拆分为长江小学和长江中学。如今,长江小学借助城市发展的东风,大力推动学校发展。

旧貌新颜 设计前卫

走进长江小学,宽阔的塑胶操场映入眼帘,教学楼恢宏大气,学生身着统一校服,大课间动作整齐划一,如一幅美丽画卷。

今年1月,长江小学顺利搬迁到位于酒谷大道一段38号的新校区。新校区占地40亩,现代化的标准食堂可以容纳1000多人同时用餐,舞蹈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计算机室、室内体育馆等功能室齐备。学校可以容纳42个教学班,约2100名学生入学就读,实用面积达到25000平方米,200米的塑胶操场参照最新上海标准修建。

记者来到教学楼,看见教室内宽敞明亮、窗明几净,教室设计先进前卫,给学生提供优美的学习环境。每间教室都有独特的风格,所有班级文化全部由学校打造、设计,整体质朴典雅、清新大方。

除整洁的校内环境外,长江小学周围环境同样优美,给人以“人在画中走”的感觉。长江小学地处茜草江南新区,后面滨临滚滚长江,左侧是美丽的东岩公园,学校还被正在打造的沙湾古街环绕,可以说是江阳区学校中外部环境最好的学校之一。校内校外皆是景,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习,对学生身心起到积极的熏陶和教育作用。

此外,长江小学毗邻生态园体育馆中心,与市体育局联合办学,为艺体生提供文化课学习。借助该优势,长江小学大力发展阳光体育,让“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学生锻炼身体,茁壮成长。

历史悠久 师资雄厚

近日,长江小学迎来一批来自南充市仪陇县的客人,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主要交流由五三班语文教师邹葛明开发的自主课堂。今年4月,长江小学成立了优质课磨课团队,有5名教师代表参加江阳区优质课比赛,其中邹葛明、张冰、文智敏等,取得了优异成绩。

长江小学虽是一所“新”学校,但有一批从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5年前,随着江阳区教育布局调整,茜草街道根据本区域实际,将原来的长江小学及3所子弟校和长江实验中学初中部,合并为长江学校。这几所学校均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始建于1951年,已经有67载春秋。深厚的办学文化滋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为如今长江小学优质教学打下基础。在这里还有很多像邹葛明一样的优秀老师,默默坚守在教学一线。

选学校更要选老师,选择一所学校离不开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学生风貌等诸多因素。据介绍,长江小学拥有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全校有50多名教职工,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中师学历2人,大专学历34人,本科学历17人。二级教师25人,级教师职称18人,高级教师8 人。其中,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5人,区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6人。

现在的长江小学旧貌换新颜,教育教学环境优越,办学条件一流,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长江滋养 汇博教育

长江小学位居长江之滨,以长江为校名,长久以来受到长江文化的滋养。据校长舒杨介绍:“我校对长江文化蕴含的汇聚、博大精神,进行扬弃、拿来、提炼,为学校文化建设所用。长江象征‘汇纳百川、博大精深、点滴积累、推陈出新\’的精神,是不可多得的时代教育资源。”

在遵循校园文化建构原则基础上,长江小学从地理渊源、时代需求、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提炼出了具有长江小学个性特质的文化主题——“汇博”。

在对文化主题领悟上,长江小学基于对学生学习潜能、教育本质和儿童观的思考,对学校发展进行反思和追问,结合汇博精神和原学校发展历史,凝练出“汇纳百川,博采众长”办学理念。意在取长江汇流寓意智慧的积累和虚怀若谷的精神意蕴,江头源于自我,流经之处,不拒滴水,汇流成江,朝着自己的方向流淌。

“汇博”作为学校的教育之魂,融入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长江小学通过建构汇博课程,实施博雅德育、汇智课堂,开展博艺活动,使学生在系统建构的教育体系中博采众长,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情、德、智的基础。

新闻推荐

南充市开展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到2022年基本完成33万户农村土坯房分类改造整治改造农村土坯房 圆农户安居梦

●本报记者李奎实习生童铃曦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通向远方,一栋栋精致漂亮的白墙青瓦房如明珠般散落在山水之间...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