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繁忙码头 一段荣光岁月

南充日报 2018-04-09 02:23 大字

依靠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和三县交界的地理优势,新政水码头一度成了川东北几县货物漕运的集散中心

●尹小丽

自古以来,城镇因水而兴,大江大河对城市的繁荣与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千年古镇新政也因嘉陵江而发展。

仪陇县新政镇地处嘉陵江中游东岸,江水不仅给新政带来了肥沃的冲击平原,更给新政带来舟楫水运之便。从新政乘船上溯可至广元,顺流而下可达重庆,是川东北货物集散重地。新政水码头因嘉陵江航道而繁忙,水码头成就了新政老街昔日的繁华。

一座码头成就老街昔日繁华

记者在新政老街走访时,听一些老年人总是说起水码头的曾经繁忙和老街的繁华。

“水码头位于新政大西门,正街口大西门前便是大梯子码头,因为挨着大西门,又被称为大西门码头。”家住布市街的82岁老人郑怀德告诉记者。因江岸是斜坡,人们用坚硬厚实的条石铺了近200米的阶梯,并且建成梯子形状,人们便又把码头叫作“大梯子”。

依靠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和三县交界的地理位置,新政水码头一度成了川东北几县货物漕运的集散中心,来往船只停泊于此。

“民国时期,由于嘉陵江水上交通发达,新政成了通江、南江、巴中物资流通中心,以及仪陇、南部、蓬安三县物资集散地,名震川东北。从广元到南充、重庆的货船、客船必经新政,新政水码头空前繁荣,每天至少停泊三四百号大小船只。”郑怀德老人告诉记者,从早到晚,码头上热闹非凡,数十名工人长年在此挥洒汗水,卸下从上下游各地运来的山货、茶叶、米粮、柴炭、木材,或装载挑货郎从仪陇、巴中、通江、南江挑来的粮食、药材、山货等。

船工和挑夫的劳动号子与码头小吃的叫卖声融成悦耳的旋律。夜间,十里江岸船影绰绰、桅灯点点,延伸远去,融入粼粼波光,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

漕运的兴盛带来老街的繁荣,作坊、饭馆、旅馆等店铺遍布其间,商贾云集,百业兴旺。91岁的何大爷告诉记者,以前新政有“九帮”“十行”“八业”之说。

“九帮”是指药帮、酿造帮、匹头帮、船帮、盐帮等。“十行”包括饮食、屠宰、糖果、白蜡等。“八业”包括茶馆、旅馆、榨油、针织、染布等。“旅馆业在新政古镇最发达。来往客商、民工、船夫、骡马运输川流不息。歇脚过夜的幺店子就有20多家。”何大爷说。

水码头黯淡老街繁华不再

后来,随着铁路、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许多内河水运功能消失。如同其他老码头一样,新政水码头的漕运功能几近消失,只剩下摆渡功能。后来河水连年伏秋多汛,2005年修筑了防洪大堤,曾经的新政“大梯子”沉睡在新修河堤的陡梯之下,“大梯子”终结了它无声奉献的历史。随着仪陇嘉陵江一桥和二桥的先后修建,新政水码头摆渡功能也完全消失了。

虽然水码头繁忙的景象消失了,但在原址上翻新的大西门码头依然热闹,给人们提供了休闲之地。站在大西门码头,记者看到,前来休闲的市民有的在欣赏嘉陵江对岸的苍松翠柏,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有的观赏着离堆烟云和农家炊烟;有的驻足观看嘉陵江中的大小船只。不少散步的市民信步从码头顶端一级一级下到码头底部的嘉陵江边。

从大西门码头望向隔了五六米的大西门,大西门城墙早已不在,街头上的老屋呈现颓然之势。新政水码头的没落,也促使老街繁华不再。走在新政老街,街上来往行人寥寥,有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或者坐在门口打盹。那时的许多商号也都关门歇业。住在老街的老人说,大部分后辈们都已搬出了老街,人走了一批又一批,只有他们留了下来。

看着老街已有百年历史的连片老屋,依旧能够感受到当年这个因水建镇、因码头而兴的老街的昔日繁华。然而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百年老街的历史已经翻篇了。他们的言语中,透露着自豪感,也不免一声叹息。

新闻推荐

《南充市旅游扶贫专项2018年度实施方案》公布“旅游+扶贫”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记者张蓉萍)3月30日,记者从南充市旅游局获悉,日前,《南充市旅游扶贫专项2018年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炉,《方案》聚焦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旅游产业带动工程、旅游新...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