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让南充人生活更精彩
■初步构建起“十、百、千、万”横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十大主题文化区、百个特色文化之乡、千个农家文化大院、一万平方公里覆盖面积)
■市、县、乡、村和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4+2”纵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本报记者 张蓉萍 实习生 徐菡
市、县、乡、村、院、户六级公共文化阵地免费开放,全市所有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免费享用,文化惠民演出常年不断……建设“成渝第二城”,文化发展要先行。南充被授予全国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2017年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文化事业建设为“先遣兵”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为实现公共文化建设大跨越提供了生动实践。
完善网络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月25日,记者在顺庆区北城街道延安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看到,器乐训练室、舞蹈排练室、合唱室等一应俱全。在舞蹈排练室,16名市民正在排练舞蹈。延安路社区芙蓉舞蹈队队长谢增碧喜欢跳舞,并组建了一支舞蹈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了解情况后,不仅给她们提供了练舞场地、音响设备,还帮她们请了舞蹈老师进行指导。
2017年,南充市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制定出台了《南充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千年古城·万家书香”文化旅游共建工程、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联盟、市民艺术学校培训服务等文化惠民亮点工程,取得良好成效。全市10个图书馆、10个文化馆、5个纪念馆、4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继续全面免费开放;初步构建起“十、百、千、万”横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十大主题文化区、百个特色文化之乡、千个农家文化大院、一万平方公里覆盖面积),市、县、乡、村和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4+2”纵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让文化覆盖到基层,覆盖到每一个人的身边,让更多人和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
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南充市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嘉陵区大观乡灵吉苑社区文化广场记者看到,大观乡综合文化站站长王成正指导30多位群众排练节目。该镇综合文化站有300多平方米,设有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等配套设施。目前,大观乡民间歌舞队人数已达200多人,队员中年龄最大的70岁。
文化品牌是城市文化实力的象征、对外形象的代表、声望名誉的保证和文化地位的标志,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就是南充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2017年,南充市成功举办为期6天的第二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境外20个国家和地区的25支艺术团和境内18个省(区、市)的21支艺术团进行了155场展演,现场观众达到50余万人次,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参与艺术周的观众达到数千万。成功举办了为期3天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广泛开展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灯戏艺术节等全国性活动,嘉陵江大讲堂、嘉陵江大舞台等市域活动,推出群众文化艺术演出季、百姓剧场、文化体育大拜年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在全市形成每天有活动、每周有集会、每月有赛事、每季有晚会、全年有节庆的生动局面,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多样性的公共文化需求。
文化扶贫 助民奔上小康路
“扶贫先扶智”,除了项目资金、产业发展等实实在在的扶贫措施,如何走出一条通过文化发展让群众精神“富起来”,通过文化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南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如今,“农家书屋”成了农民学习科技的知识园,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村民张川是“农家书屋”的常客,一次他在“农家书屋”翻阅书籍时发现,养殖跑山鸡是个不错的致富门路。养殖中,鸡苗一出现问题,他就赶到“农家书屋”查询解决办法。现在,张川养殖的1000多只跑山鸡已长到1公斤左右,一经出售,除去成本预计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像险岩村这样的村,在南充不在少数。
2017年以来,南充市坚持统一标准、整合资源,扎实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七大工程”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日臻完善,年均组织2000余场歌舞、杂技、木偶、川剧、灯戏、皮影等精品节目下乡演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万余场。全面完成文化惠民扶贫目标任务,达标建成贫困村多功能文化室410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4个、广播“村村响”112个、电视“户户通”40913户和农村阅报栏屏274个;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3384场,为全市5279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32万余册。
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通过政府招标购买公共文化惠民演出服务100场次,开展“百姓舞台·文化南充”进城区、乡镇(街道)村送演出服务300场,组织“文艺直通车”走进贫困村演出410场,开展木偶、戏剧、皮影、杂技惠民演出160场。
跨界融合 激发公共文化活力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江东新区望鹤路的高坪区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仪器上输入相应书籍的编号,只需几秒钟时间,就可免费借阅到相关书籍。在二楼阅读大厅,农民工驿站、残障人士爱心阅览中心等都安排有专门的文化志愿者为其提供服务。
“文化+”,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翅膀,文化可以加上各种创新发展的元素。南充市融合互联网、新媒体、高科技等手段,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高科技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南充市还深入推动文化“跨界”,找准文化与经济产业的结合点,培育文化产业孵化器。
如今,在市人民公园旁,一只“蝴蝶”展翅欲飞,这里是以原有的南充大剧院建筑为基础,对市图书馆进行改造,新建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地方志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形成的城市馆群。目前,“四馆一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外部景观打造。未来,这里将成为展现南充城市形象和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也将更加全面、科学地展示南充历史文化风貌。
文化不搞“单打独斗”,南充市强力推动“155发展战略”21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形成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强劲动能。近年来,南充文化团体创作的文艺作品在国家和省级大赛中频频拿奖,通过这些“南充造”文化精品,将南充的特色文化带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眼前。市大木偶剧院受省文化厅指派到澳大利亚参加巡演;市杂技团受邀赴日本、韩国等地进行商业演出;市歌舞剧院开拓贵州茅台演出市场,大型走游式情景剧《天酿》长期在茅台驻点演出。
“南充造”文化不仅向世人展现了南充的魅力,还丰富了南充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也通过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南充的经济发展。“每一个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节目背后,都是南充独特的文化在进行支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家喜自豪地说,“我们不断地在寻找南充文化中的精华,不断创作文化精品,打造具有南充特色的文化品牌。”
新闻推荐
“感动南充2017”投票首日反响热烈 超24万人次勾选心中“感动”
本报讯(记者刘洋)1月27日,“感动南充2017”十大新闻事件、十大新闻项目、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候选对象接受公众投票。记者获悉,社会各界参与热情高涨,截至当天18时,超过24万人次在南充新闻网、南充日...
仪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仪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