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喧嚣的社会,巴中拾荒老人坚持做“傻”事 36年“捡”出一座图书馆
□吴晓铃
12月16日上午,四川省图书馆三楼。69岁的巴中老人陈光伟再次摸摸手中的古籍,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这天,他把收藏多年的1000余册明清古籍,无偿捐献给省图书馆。这些包括字典、医书等珍贵文献的泛黄图书,饱含着他的心血,也承载着他的心愿。“我想让人知道,无论这个社会怎样喧嚣,也还有我愿意做‘傻\’事。”
戴着眼镜的陈光伟是巴中市恩阳区的一名拾荒老人,他做了怎样的“傻”事?陈光伟只有小学文化,他身边的庄稼人大多目不识丁。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走乡串户收荒的过程中,陈光伟便有意识地将他认为有价值的废旧书报留下。白天,他收荒养家糊口;晚上,便捧着淘来的书报学习。日积月累,仅读书笔记就记了几十本,在床头堆了1尺多高。渐渐地,陈光伟成了乡邻眼里有名的“文化人”。
30多年来,陈光伟凭借一己之力收藏了5万余册图书。而随着自己知识的增加,陈光伟也常常想,“最好能建个图书馆,让更多的人有书看。”1997年,他将开在恩阳场镇上的废品收购站挤出一间门面,建起“光伟图书馆”,供居民免费借阅。附近恩阳中学的师生和街上的邻居,时常来图书馆畅游书海,打开观察世界的另一扇窗口。
为办好图书馆,陈光伟下了大本钱。他一件棉服可穿十几年,如今租住的阁楼只有十几平方米,夏热冬冷。30多年来,收荒赚来的钱除养活一家老小外,几乎全用于收集和购买图书。此次捐赠的清代典籍等书籍,是他专门到仪陇等邻近县,多次找藏书人求购的。“30多年花在买书、建图书馆上的钱,有上百万元。”
然而,包括家人在内的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说他“不晓得图个啥子”。有一年,他的一个儿子见劝说无效,一时气急提起汽油桶扬言要烧掉图书馆。随着时光流逝,孩子们渐渐接受了父亲的选择。一些曾在图书馆受益的学生和被陈光伟感动的社会人士也先后捐赠图书,充实馆藏。
2014年,因为房租涨价,陈光伟的废品收购站关门,5万余册图书只能堆积在儿子家的阁楼里。即使如此,他仍从每月1100元的社保金中挤出钱来继续添置图书。今年11月,为购买《20世纪四川全纪录》等书,陈光伟又向其兄借款1000元。
陈光伟还在期待着把图书馆重新开起的那一天,在他心里,“图书馆开起,知识才能继续传递。”
(2016年12月17日发表于《四川日报》,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斌)11月30日一大早,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张家湾的二号村民聚居点施工现场,工人们已开始热火朝天的忙碌。今年底,该村两个聚居地均可实现入住。“两个聚居点的房屋主体结构都已完工,正在...
仪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仪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