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苏祠珍藏 共飨苏迷 徐丽

眉山日报 2017-12-01 06:46 大字

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期间,三苏祠博物馆在式苏轩举办了馆藏文物精品展。我作为讲解员,负责讲解展出的文物。嘉宾来一批,我就讲解一遍,原定十分钟的参观讲解,因为大家澎湃的兴趣和高涨的热情,有时讲解甚至超过半小时。短短几天的展出中,有这样两段小插曲,值得分享。

在文化节开幕前,我们就布置好了展览,因此,前往三苏祠的游客也能早早地欣赏到馆藏文物展。22日下午,一位自称来自湖南韶山的老年游客走进展厅。老人看上去很有精气神,说话时嗓音洪亮、思路清晰,并随身带了一个绿色的素描本。在进展厅大致浏览一圈后,老人很快就被清代何绍基书东坡词四条屏书法所吸引,并翻开素描本开始临摹。

老人的临摹很特别,不是一笔一笔地描摹,也不是一字一字地描摹,而是抬眼看着书法,手中握笔直接临习。其运笔中展示出娴熟和自信,仿佛心领神会,同时还可以与周围人谈话。老人告诉我们,自己是一个书画爱好者,出来旅游,有幸赶上眉山的东坡文化节。他说,“看到难得一见的书画珍宝,还能现场临习自己喜欢的作品,真是太幸运了,谢谢眉山,谢谢三苏祠!”老人的喜悦如此浓烈,让我也不禁为能够在馆藏文物精品展中给大家服务而感到无比自豪。

23日下午,苏学专家来三苏祠博物馆参加活动,我有幸遇见了来自北京的刘尚荣老师。刘老师是中华书局的高级编审,资深苏学研究专家和版本学家,虽早已退休,但仍在为中华书局工作。当时,见刘老师身边无其他人,我赶紧上前自我介绍,并向他介绍这次展出有馆藏的古籍善本。刘老师一听,立刻兴致盎然地表示要去看看,于是,我陪着刘老师前往展厅。

馆内此次展出的古籍善本有四套。一套是李一氓捐赠的日本明历年间(相当于清顺治)的刻本《东坡先生诗集》,这在刘老师的《三苏版本论丛》中没有记载,其它有关古籍研究的书中也没有收录。刘老师认为,这样的版本很难得,值得珍藏和研究。还有一套是朱德委员长收藏过的清代道光眉山刻本《三苏全集》,钤有“德字玉阶”和“仪陇朱氏藏书”印章,我给刘老师讲述了我们馆当年收藏这套书的由来。刘老师说,古籍的收藏中,名人藏本和名人评本能提升版本的价值,这也是它的珍贵之处。

此次馆藏文物精品展还展出了两套明代眉山刻本。在带领刘老师看明代许仁的《三苏文集》时,我求教他,这套刻本有一个特别之处,即:书中每一页的背纸用的是有字的废纸,应当如何理解这一做法?刘老师问我,知不知道废纸的文字内容?我说,废纸夹在书页中间,我怕弄坏古书就没敢翻弄过。他仔细为我解疑,“古人在印刷时有这样的做法,一是用编辑过程中的废纸来做书的背纸,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用以前的旧书拆开来做背纸,如果是后者的话,那这种书就还有更多的研究价值,有助于确定这套书的年代下线,并可能衍生出一套或者部分早于此套书籍的书籍资料,不能小看。”

……一路参观,一路讨教。刘老师告诉我,几十年里,自己每次来三苏祠,都能感受到三苏祠的变化,那变化包括对文物的保护、风景花园的维护打造,都让他感到喜悦且欣慰。而老师对苏学的研究之深,也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快要结束参观的时候,刘老师说,他带了一个小礼物要送给三苏祠,本想请张志烈先生转交,现在就直接给我转交馆里。我便随他回车上取出。

那是一份包含着老师研究心血和三苏情结的礼物——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东坡词傅干注校证》。我翻开扉页,上面写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敏以求之 刘尚荣自勉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眉山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暨首届四川音乐周 留此以为纪念也!我的眼泪快下来了,衷心祝愿,热爱东坡的人永远快乐。

新闻推荐

奇葩诈骗——狗狗居然被“碰瓷” 多地游走假装被狗咬伤再索要医药费,两男子被行政拘留

朱某“碰瓷”视频截图朱某是一个容易被“狗咬伤”的人。他的“受伤”经历一般都是这样:当他不经意从一条狗旁边经过时,会突然弯腰或顺势蹲下,然后捂住自己的右腿,并一边挽起裤脚,然后大声叫喊被狗...

仪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仪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