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两代人”老师不舍“三尺讲台” ——记市优秀乡村教师张忠荣

攀枝花日报 2017-09-17 08:37 大字

□本报记者 彭春梅 实习生 秦智凤

还有2年,张忠荣就要退休了。从18岁开始执教乡村学校,到如今已经35年了,可是,张忠荣仍舍不得离开“三尺讲台”,因为,她在工作中享受到了为人师表的乐趣。

曾当乡村代课老师11年

1982年,张忠荣从大河中学(高中部)毕业。当时,张忠荣的父亲在仁和区中坝乡中心校任教。受父亲影响,18岁的张忠荣在中坝乡中心校当上了代课老师。

代课老师的工资并不高,但工作量并不少。张忠荣当代课老师一干就是11年,直到1993年她考上了编制,被安排到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小教书。

“当时特别艰苦,教室是土胚房,不通公路,挑水要走20分钟……现在条件好多了。”回忆当年的艰辛,张忠荣记忆深刻。

受人尊敬的“两代人”老师

在阿署达村小二年级,有一名学生叫罗吉敏,她的妈妈叫夜世春。1993年至1997年,张忠荣是夜世春的老师,如今,张忠荣是罗吉敏的老师。

“张老师教书特别认真负责,当时我们很喜欢上她的课,主要是她讲课很仔细,准备得很充分。”对张忠荣的教学,夜世春至今记忆深刻,“张老师教过我,现在又教我的孩子,我很放心。”

在阿署达村和沙坝村,两代人都是张忠荣的学生的家庭还有很多。张忠荣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颗火热的心传道授业,让学生们快乐成长,拥有了一个多彩的人生起点。她的不懈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坚守岗位不舍“三尺讲台”

“同学们,你们会画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吗?大家拿出直尺来画给老师看看,我们看谁画得最快最准确……”课堂上,张忠荣声音洪亮。其实,张忠荣的身体并不好,但她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2001年9月,张忠荣因为胆囊炎切除了胆囊;2010年暑假,张忠荣做了子宫切除手术;2016年,张忠荣被查出腰椎骨裂。

在教学工作之余,张忠荣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撰写论文,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进行了校本科研《提高农村学校后进生学习兴趣》并已结题;2016年3月所撰写的论文《论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荣获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工作35年来,张忠荣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她把汗水和心血洒在了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为乡村的教育事业燃烧自己的青春,努力散发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新闻推荐

通过教育均衡发展、完善资助体系、开展结对帮扶等措施助学兴教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张斌张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脱贫攻坚战中,仪陇紧扣“助学兴教”工作重点,严格落实惠民助学政策,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凝心聚力实施教育扶贫。落实“薄改项目”实现教育...

仪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仪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