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爱上江边这座城 河北汉子举家迁仪陇

南充日报 2017-07-24 02:37 大字

●张斌 实习生 尹小丽

为求生计,18岁时离开家乡河北外出打拼;36岁来到仪陇,开创事业并定居。7月20日,记者在仪陇县城宏德大道的一家建筑装饰店里见到张清山时,他和工人刚给客户安装完窗玻璃回到店里。

“仪陇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这里道路宽阔、空气清新、城市绿化好。”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张清山告诉记者,他已经把儿子的户口迁移到了仪陇,并准备把父母接过来住。一家人俨然成了仪陇人。

为求生计 四海为家

1970年,张清山出生在河北邯郸。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从十七八岁开始,张清山便辍学在老家给人打工。1996年,已经结婚、有小家要养的张清山开了家装饰店,给人安装玻璃。后因邯郸市场饱和,竞争大、利润低,张清山为养家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2002年,张清山背井离乡,南下湖北十堰闯荡,从此,踏上了四海为家的征程。

初来乍到,又无熟人引路,张清山在十堰的生意很冷清。有时候,好不容易揽到一个项目,并加班加点把活儿干好,客户又拖欠款项,收入极其不稳定。“他挣的都是辛苦钱,挺艰难的。”张清山的妻子范艳红告诉记者,当时,范艳红奔波在十堰和邯郸之间,照顾孩子和张清山。在十堰的6年里,张清山花尽心思,吃尽苦头,才一改生意艰难的局面,慢慢稳定下来。

张清山在外打拼的这几年,家里的小妹嫁给了南部县的一个小伙子。小伙子的哥哥在南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张家人开始和四川结下深深的缘分。2005年,仪陇县城驻地迁建至新政镇。新县城百废待兴。彼时还在十堰打拼的张清山从未料到,这件仪陇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会给他的事业和家庭带来新的转机。

为谋发展 结缘仪陇

2006年,张清山妹夫的哥哥所在公司进驻仪陇,参与仪陇新县城建设。妹夫给张清山穿针引线,介绍他来仪陇工作。2006年底,张清山来到仪陇,参加一个窗玻璃安装项目的竞投。“和几家装饰店竞争,我最终凭借过硬的实力拿下项目。”张清山用夹杂着河北方言的普通话说。

初来仪陇时,张清山只认识妹夫的哥哥一家人。“那会儿,新县城只修了几栋楼和3条街,到处都是荒地,一到晚上八点过就没人影了,不敢出门。”工作量大又招不到工人,张清山只得一个人加班加点地干,心想着干完项目就离开仪陇。

2007年底,范艳红把孩子托付给父母,来到仪陇照顾丈夫。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张清山凭借着良好的口碑、过硬的实力和合理的价格,以及厚道直爽的性格,赢得了更多生意机会。透过敞开的店门,张清山指着大街对面的小区说:“这个小区的玻璃全是我安装的。”不止这个小区,张清山承揽的项目有政府大楼的玻璃安装以及小区住户房屋玻璃安装等。

记者与张清山夫妇正聊着时,一位来自马鞍镇的大爷来预定安装铝合金窗户。“我听别人说他技术好,人又直爽,就来找他给我的新家安装铝合金窗子。”大爷对记者说。

张清山认为,仪陇人性格好、包容性强,不排外,很好相处。他在仪陇不仅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结识了许多朋友。原本打算干完一单就离开仪陇的张清山,没料到干完一个项目又接一个项目,张清山夫妇开始打算在仪陇长期生活。

举家搬迁 定居德乡

随着时光的流逝,仪陇新县城的开发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张清山夫妻二人对这个地方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从一开始听不懂四川话,到现在张口就能说上几句四川话;从最初的人生地不熟晚上闭门不出,到如今朋友遍地,经常一起聚餐聊天,张清山俨然成了地道的仪陇人。

生意渐渐稳定,张清山对儿子的愧疚之情越来越深。“五六年没有回过家,一是生意太忙,腊月二十七八还在忙;二是买票坐车不方便,就没有回过邯郸。”张清山说,“有次回家时,我爸带着儿子来车站接我。儿子对我的感觉很陌生,我心里很酸涩。”为了照顾儿子,张清山夫妇把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转学过来。

亲眼见证了仪陇新县城从荒地荒山开发建设成为宜居美丽的小城,张清山夫妇萌生了在仪陇定居的想法。

2012年,夫妇俩卖掉了邯郸的房子,在新政买了一套房子。“漂泊了十几年,只有仪陇这座小城让我感觉安定!”张清山感慨道。

“我们来的时候,嘉欣路那一片还是荒山。看看现在多漂亮,街道多么宽。以前街上人少,现在人气旺,清晨、傍晚到滨江路和小东山散步的人很多。”张清山说,“我马上就要把父母接来居住。这里空气好,适合养老。”在张清山看来,仪陇县城发展得很不错,是座宜居的城市。

新闻推荐

上半年,仪陇县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5.7%,较去年同期上升15.4%加强环境保护 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吴家玺近年来,仪陇县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管控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全县环境质量...

仪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仪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