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果”托起大产业

南充晚报 2021-01-21 02:28 大字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 西充县坚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 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产业兴旺的突破口,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发展早、中、晚熟柑橘近19万亩, 让小小柑橘成为助推群众致富的“黄金果”。

绿色种植 培育出优质柑橘

1月19日, 记者来到西充县关文镇观音庙村, 在一高地放眼望去,该村柑橘产业园内,柑橘树一片连着一片,果实压弯了枝头,冬日暖阳下, 果农们正在对果树进行管护。

观音庙青见专合社社长朱登远告诉记者,该村种植了早熟的“西凤脐橙”、爱嫒38,中熟的春见,晚熟的沃柑、青见、大雅等品种柑橘, 种植面积达1050亩。依托当地独特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水质,孕育出的柑橘具有色泽鲜艳, 肉质细嫩、 化渣、汁多,高糖低酸,风味浓郁入口即化等特点。

要种植出优质的果子, 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为此,县农业农村局派出技术员, 在柑橘的种植过程中,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果农根据技术规程标准种植, 抛弃了农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防治等技术防病虫害;不用除草剂,改用手工除草;实施果林间伐,摘掉小果子,保证优果率。

在西充金太线的天马山晚熟柑橘产业园区内, 一根长长的塑料管里源源不断地喷出雾状液体, 管子的另一端连接山下的主控室。“这是我们引进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利用这套系统,1名工人1天可以给20亩果园施肥或灌溉。”该产业园相关负责人绍,园区安装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后,大大节约了人力,实现了高效管护。

错峰上市 深受市场青睐

驱车行驶在西充县龙滩河晚熟柑橘产业园区, 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郁郁葱葱, 一个个硕大的柑橘缀满枝头。 纵横交错的产业路上, 前来购买柑橘的人员所驾车辆络绎不绝。

“我手头的这个柑橘叫‘耙耙柑’,是一种知名的晚熟品种。你看果面光滑、果色鲜艳、果汁丰富、果肉细嫩。轻啖一口,唇舌生津、甘甜美味。”园区管理员张大爷随手摘下一个柑橘向记者展示。

“柑橘按上市时间可以分为早、中、晚熟三个大类,果农们一般把1月份以后成熟的柑橘称之为晚熟柑橘,从2月份开始,沃柑、青见、大雅、血橙等晚熟的品种便开始采摘, 可以持续采摘到6月份。”张大爷告诉记者。

张大爷坦言, 虽然晚熟柑橘的生长周期较长, 但这个季节上市销售的晚熟柑橘好卖得很!不仅错开了柑橘市场的高峰期,也弥补了柑橘春季采摘的“空窗期”,上市销售有“时间差”,所以晚熟柑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园区的晚熟柑橘, 除了利用电话订单和现场采摘的销售方式外,还采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

助农增收 小柑橘成“金果果”

曾经的凤鸣镇金龟庵村是一个典型的旱山村, 村里虽有果蔬种植传统,但因零散种植、管理粗放因素,经济效益低下,村集体收入无门路,村民缺乏收入来源。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前些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以放活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攻方向, 村党支部发起成立集体专业合作社,并在全村流转土地,规模发展春见、青见、沃柑、血橙等品种的早、中、晚熟柑橘,种植面积630多亩。

同时,该村按照“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 的产业发展模式,做到了户户参与、利益联结、成果共享,把分散的“小农户”培育成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的“小股民”, 实现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双线发展, 帮助果农切实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金龟庵村的柑橘种植业只是西充县大力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以建设“中国晚熟柑橘之乡” 为目标, 以“金太线”、 龙滩河晚熟柑橘示范带、青龙湖晚熟柑橘示范带为重点区域,以“西凤脐橙”为主导,以大雅柑、“爱嫒38”、沃柑、青见、春见等错季化、差异化品种为补充,在仁和、双凤、东太、凤鸣等乡镇栽植早、中、晚熟柑橘共18.4万亩,并培育了天马山、 茂源等龙头企业25家, 专合社336个, 家庭农场112个,种植大户185户。柑橘产业不仅成为西充的特色优势产业,还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西充记者站 李同周 文/图

新闻推荐

关于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改善情况月排名的公告

2020年12月三区空气环境质量排名最后一名的是高坪区,综合指数4.55;三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排名最后一名的是高坪区鹤鸣东路...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