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新模式 端稳群众“肉盘子”
今年以来,西充县多措并举打好生猪稳产保供组合拳,全力推动生猪增量提能,以实施“龙头培育工程、中小场建设工程、散户复养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防控体系建设工程” 为抓手,严格按照“三强、四严、两提升”的目标,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目前,全县存栏生猪41.86万头, 其中能繁母猪3.93万头。 为全年58万头生猪出栏打下基础,切实稳住群众“肉盘子”。
龙头引领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11月10日, 记者来到位于西充县义兴镇杨家庙村的蓝润集团生猪养殖青龙项目建设现场,只见扩繁育种场、生猪育肥场、 饲料场所有功能区一字排开,鸟瞰全局颇为壮观。工人们各司其职有序进行作业, 大型机械往来不绝, 建设现场如火如荼。
2019年10月, 西充成功招引蓝润集团50万头生猪一体化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 项目占地共6300亩, 预计2024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存栏种猪3万头、 年出栏商品猪50万头、年产饲料30万吨、年屠宰加工生猪50万头、年深加工肉类1万吨、 年产有机肥10万吨。打造集饲料生产、生猪饲养、屠宰加工、冷链物流、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
近年来,西充先后培育茂源、远大、蓝润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6家,对接温氏、正大、正邦、新希望等企业签订仔猪供应协议, 保障仔猪供应,仅今年, 就从外引进仔猪14.5万头。同时,通过自繁、商品猪选育、 县外引进等方式选育种猪1.8万头,截至目前已新增能繁母猪1.2万头, 新增自产仔猪33.1万头。
代养模式 走出生猪养殖新方向
据了解, 西充县先后出台了《西充县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八条措施》《西充县新增能繁母猪补贴方案》《首批生猪产业发展重点乡镇恢复生猪生产工作方案》《西充县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八条措施补充通知》 等一系列激励措施, 拟计划整合相关项目资金5600余万元用于支持生猪产业发展。
为稳定生猪生产,让全县生猪养殖产业更加规模化、 标准化, 西充积极创新生猪养殖模式,“代养”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罗浩是西充县常林镇范家堰村村民,2019年10月, 他从北京返乡发展生猪养殖业,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多部门的支持下,流转土地150亩,建成“西充县茁然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并吸引当地5户农户入股,建成存栏量6000头的生猪养殖场。今年8月,该养殖场正式投产。
“我们与正邦集团携手,代养的模式让我们几乎没有任何风险。”罗浩说,养殖场采用全漏缝规模、全自动饲喂模式,公司为养殖场提供猪苗、 饲料和养殖技术,养殖场提供养殖场地和人工,生猪达到出栏规模后,公司再以统一的价格进行收购。
“我们企业在西充地区多个养猪场现存栏生猪32000头,年前将出栏生猪12000头,优先供应西充市场。” 正邦集团南充分公司西充服务部主任朱小军告诉记者。
生态养殖 推动生猪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西充一手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一手抓生态种养循环,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程, 建设生猪养殖生态循环一体化产业链,推动生猪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近日, 记者来到槐树镇元宝山村“海纳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只见一排排猪舍环境整洁,毫无刺鼻气味, 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养猪场的印象。“这都是生态循环养殖带来的好处。”该合作社负责人蒲若灵说, 他在山上建有存栏量1500头的全自动生猪养殖场, 山下种植柑橘、柠檬、小麦、玉米等,并套种中药材黄精。 生猪排出的粪便经沉淀后进行干湿分离, 然后依次通过化粪池、氧化池进行处理。经过处理的生猪粪便是非常好的有机肥,对于改善地力、调节土壤性状有非常好的作用。 山上生猪粪污制成的有机肥滋养农作物,山下收获的玉米、小麦等又用来喂猪, 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近年来,西充严格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低碳化、产业化”的要求,构建生猪产业链发展一体化、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和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坚持“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平衡、农牧结合”分类探索资源化利用治理路径,以肥料化利用为基础,因地制宜,宜肥则肥、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利用。目前,全县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场178个,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37%。 西充记者站 衡欢 文/图
新闻推荐
“大叔、阿姨,这个是你们的电卡,上面有用户名和户号,请你们一定要保存好,以后就拿这个卡到我们各个营业点、ATM柜员机充值后...
西充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充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