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创建丘陵区玉米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既提升产业附加值,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本报讯(记者 易立权 实习生 伍丽颖 郑舒元)为进一步增强川东北丘陵区玉米核心竞争力,发挥科技引领作用,近年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玉米综合试验站、市农业科学院以“一机两改一保障”为核心,指导创建丘陵区玉米绿色增效技术模式,培育种养循环生态农业,玉米秸秆“过腹还田”,在提升产业附加值、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促进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8月5日上午,川东北丘陵区玉米竞争力提升行动现场会在西充县祥龙乡召开。“我们将传统丘陵旱地套作三熟改为宜机械作业净作模式,选用仲玉3号、荣玉939、科茂918等耐密宜机优良品种,高效安全种衣剂包衣,适墒精量机播,平均每亩节本增效280元至300元。”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会人员集中观摩了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及机具鉴选试验、玉米高产机理及稳产技术研究、秸秆还田关键技术互联网试验等展示。
“按目前市价计算,饲养本地黄牛按出栏重300公斤至350公斤估算,将秸秆饲料化,除去饲料等成本费用,每头黄牛将为农户增加收益500元至800元。”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秸秆饲料化资源利用潜力巨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玉米综合试验站、市农科院积极推广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推进副产物玉米秸秆转化增值,延伸产业链,种植户收益显著增加。
据了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玉米综合试验站、市农科院还发展种养循环生态农业,玉米秸秆变废为宝为养殖业提供饲料,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作为种植业肥源,每吨粪便养分含量相当于20公斤至30公斤化肥,反馈于农田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36%、化肥减施50%,显著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质量,既保粮食安全又保绿水青山,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新闻推荐
8月7日,市创建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指挥部联合新闻媒体对市辖城区创文工作开展督查文明新风扑面来 创建仍需加把劲
●本报记者杨晓江今年恰逢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之年。南充推动日常创文工作常态化和重难点问题精准化,坚持...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