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把充国香桃作为助农增收重要渠道,形成集产、加、销、旅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年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桃园结出“致富果” 群众走上奔康路

南充日报 2020-07-26 02:42 大字

●本报记者 冯方雄

7月14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组来到西充县古楼镇充国香桃源,只见漫山遍野的桃树郁郁葱葱,一个个圆润饱满、鲜红欲滴的香桃缀满枝头,十分诱人。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果香,正值香桃上市时节,园区内是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随处可见桃农们把一筐筐装有新鲜采摘的香桃搬运上车。这些可人的“致富果”将被销往全国各地,换来的是当地村民香甜的致富奔康新生活。

“香桃大王”的艰辛创业路

元斗桃园坐落在古楼镇郁郁葱葱的桃林里,在这个繁忙的季节,桃园内10余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着筛选、称重、包装、装箱,井然有序。桃园一旁,元斗桃园负责人高元斗在和同村几位香桃种植户交流香桃管护和销售经验。

“香桃个大味甜,上门来购买的顾客更多了。”

“今年桃子甜度高。”

“通过电商销售,今年以来的销量翻了一番。”

……

如今高元斗是当地“香桃大王”,然而,当初他也经历过创业的艰辛。2008年,高元斗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重庆片区负责人,年薪40万元,心系家乡发展的高元斗萌生了回家乡种桃树的念头。他到家乡最早种桃子的地方考察时发现,大片桃树无人料理。

“那时桃子卖不出去,伤透了心,都准备砍掉桃树。听说高元斗要回来种桃树,我们都以为他在开玩笑。”一位村民回忆道。

“当时听说有村民要砍桃树,我感到非常心痛。”高元斗坦言,那时,他就坚定了要当果农的想法,回乡后一头扎进香桃园里抓发展。

搞农业光有情怀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科技兴农意识。高元斗为此专门从省农科院找来专家,分析当地桃子滞销原因。“你们这里产的桃子口感味道不错,但个头、光泽不佳,因此卖相不好。可以通过嫁接、引进新品种等手段改变现状。”省农科院专家建议。

看到希望的高元斗坦言,当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桃子种出个名堂。桃树喜光怕涝,他便想办法,剪枝、施肥、开沟排湿……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元斗种出来的香桃,第一年就卖了6万多元。村民们对此感到惊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个从来没种过桃子的人,竟然能把桃子种得又大又红、又甜又脆。大家纷纷赞不绝口。

如今,桃园成了高元斗一家人的工作基地,园区内长期用工近10人,采摘季每天用工30多人,每年工资支出达50万元。“桃树面积310亩,一半已投产,预计产值130万元。”高元斗看着眼前一筐筐丰收的香桃,乐呵呵地说。

产业园带动村民奔康

在高元斗心中,自己实现致富还远远不够,如何利用好香桃“致富果”,带领村民一同增收奔康,才是他的目标。于是,他成立了西充县古楼镇充国香桃专业合作社。2007年,他流转土地260亩发展香桃产业,80多户村民以现金或土地入股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形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每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在元斗果业的桃园山庄内,56岁的冯素泉和邻居们忙着分装香桃。手上拿着一个个圆润的香桃,冯素泉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每天工资80元,加上我土地流转的租金等,我一个人一年可以挣3万多元。”

57岁的严秀琼是较早入股合作社的农户之一。她以自家7亩地入股专合社发展香桃种植业。“合作社提供树苗,教我们种植技术,还带我们去各地学习种植新技术。”严秀琼告诉记者,这些年通过种香桃,她在城里买了房,还买了车,日子越过越好。2011年,她又承包5亩地发展香桃种植业。每年香桃一成熟,就有重庆、成都、广元等地果商前来购买。今年她家的12亩香桃预计产值可达10万余元。

近年来,西充县把充国香桃作为助农增收重要渠道,依托古楼镇充国香桃基地,大力发展香桃种植业,建成百公里百村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面积达10万亩,以古楼镇、太平镇为核心,辐射4个乡镇、49个村(社区);按照“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创新专合服务、自主经营的“五统三带”模式,推行“三带动、三分红、三保障”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99个,带动6152户村民参与香桃产业发展;推行绿色安全有机生产模式,有机认证面积0.7万亩,转化认证面积2.1万亩;创新“产加、农旅、种养”融合发展模式,年产鲜果8.4万吨,加工转化5000吨,建成冷链物流配送中心5处,培育电商37家;常态化举办“桃花节”“品果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形成集产、加、销、旅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年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新闻推荐

书画交流 翰墨飘香

(衡欢)“此时此景此地实乃创作之绝佳。”近日,中国民间书画研究会理事罗凤书在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乡篱书院赞道。随即,架设...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