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各种野生动物665种,植物近2000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绘就生态画卷

南充日报 2020-05-26 07:36 大字

●本报记者 罗虹/文 陈村铭/图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近年来,南充市以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为主线,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动植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良好基础。

5月25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目前,南充市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植物近2000种,其中药用植物700余种,全国重点药用植物300多种;共有各种野生动物665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省重点保护动物16种。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提供繁衍栖息乐园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充市已有的665种野生动物中,脊椎动物440种、昆虫225种。脊椎动物中陆生野生动物311种、水生野生动物129种、鸟类243种,其中又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如红腹锦鸡、鸳鸯、胭脂鱼等,省重点保护动物16种,如豹猫、岩原鲤等。

目前,全市共建有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2处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地,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嘉陵区双桂镇的鹭鸟自然保护区,只见一湾碧水、两岸茂竹,成群的白鹭翻飞腾跃,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在政府和群众的保护下,太和鹭鸟自然保护区成了鹭鸟繁衍栖息的乐园。”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太和鹭鸟自然保护区是南充市第一个野生鸟类保护区,以赵家沟为核心区,沿河上下10公里竹林、自然林带均为鹭类活动区域,有白鹭、苍鹭、牛背鹭等7个种类,数量最多时达2万余只,被誉为“中国鹭乡”。

“之前水质恶化、鱼虾减少,长期栖息在这里的鹭鸟被迫‘搬家’,数量锐减到约3000只。2011年,南充市启动西充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现在鹭鸟又陆续回来了,近两年鹭鸟数量已稳定在1万只左右。”该负责人补充说,在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上,市林业局坚持严控指标、严格采伐、严加监管、严厉处罚措施,大幅缩减采伐指标;严禁违法采石、采砂、采土等乱占林地行为,严禁违法猎捕水禽、水鸟等野生动物。同时强化木材流通监管,对无证经营、违法经营(加工)行为严处重罚,坚决进行关闭取缔,确保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安全。

B 建设重点实验室 致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始建于2008年的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领域西南地区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研究优势集中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环境保护评价和生物环境变化适应性研究4个方向。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省部级在内的各类项目21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该实验室已成为集科研、学术、教学于一体极具创新力、影响力的研发平台。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该实验室以嘉陵江“全面渠化,梯级开发”综合水利工程开发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与生态学研究为主题方向,通过研究发现,嘉陵江鱼类资源丰富,其中干流分布鱼类有156种,隶属于7目18科85属,其群落生态结构的组成和变化与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找到了如何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努力方向,推动国、省、市出台相关政策以实际行动保护嘉陵江母亲河和沿江生态环境。”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南充市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变化调查与评估,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加强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实施嘉陵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全市生态系统、物种系统和遗传资源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链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由来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开放签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生物多样性公约》 缔约国第一次会议1994年召开, 建议每年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的5月22日。

新闻推荐

西充开展古树名木认定与挂牌保护工作22株千年古柏均在百福寺最大树龄1400年

西充县正在进行的古树名木认定与挂牌保护工作显示,该县现有古树年龄最大的达1400年,且呈树群状集中生长。该县自然资源...

西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